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状态:无论做什么,一会儿就不耐烦;也不是不想交流,更多的是懒的去交流;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动不动就觉得累。
听说这是当代青年的常态,相当真实。
1
浮躁
工作上最任劳任怨的是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均在进行时的80后。这类人即使受再大的委屈也不敢随意离职。
然后90后则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是他们的口头禅;说走就走,是他们的常有作风。
很多人在工作上,往往急于求成,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
前同事小红最近给小编发私信说她最近又换了一份工作,并且感叹到“如今的行业真是不景气,公司情况一家比一家遭,我总觉得没劲。”
其实听到这个消息,小编还是挺震惊的。
据小编所知,小红毕业后的三年时间里,总共换了10来份工作,最长的一份是半年多,其他均是3个月,也就是说基本连试用期都没有通过。
期间,小编也问过她,为什么之前的公司都待不下去了呢。
而她的回答是,一开始工作的时候,觉得接触的东西都太基础了,她想做更专业的工作。
后来,换了几家公司之后,终于能接触到深一点的了,但由于自己能力跟不上,感觉很吃力,就放弃了。
然后,她认为可能是那个职业不适合她,看到其他行业好像前景不错,于是就转行。可是她觉得转行太辛苦,要重新开始,就又做回了本行。
还有工作受挫,同事不好等等原因也能让她马上离职。
因此她的每段工作总是很短。也尝试了很多新的工作,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其实,如果小红在刚毕业的时候,不是想着一步登天,而是脚踏实地完成眼前的工作。说不定如今的她已经在本职上有所成就了。
然而,她却有一颗躁动的心,永远都静不下心来做好眼前的事。没学会走,就想跑。等会快走了,就想跳。
这能怪行业糟糕吗?一份工作如果不坚持一到两年,可能连里面的味都尝不出来。而不断的跳槽,你除了发现从一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之外,其他并无二致。
工作不可能一番风顺,也不可能事事顺心。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说不定反而别有收获。
工作不可能一投入就会有回报,前期总是枯燥乏味的,收入也不一定高。但是只有坚持住这段苦的时候,后面才有可能尝到工作的甜。
并且,每份工作都一样,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难以诉说的苦楚。
因此,从此刻起,拒绝浮躁,脚踏实地。不仅是工作中,其他方面也是,多点耐心,你终将会有所收获。
2
社交困难
越长大,接触的人事越多,似乎话开始渐渐变得越少。
每说一句都要反复斟酌。甚至发一条朋友圈,我们都要反复考虑好久。这句话被大家看到,大家会有什么反应,有些话是不是不能给老板或者生意伙伴看到。
于是我们的话变的越来越少,朋友圈渐渐从全开放变成了三天可见。
而如今生活是那么的便利,外卖那么方便,手机上能看到所有外面世界发现的事情。足不出户也不见得会被世界淘汰。
工作那么累,生活那么繁琐,人际交往总是那么复杂,需要经营。
于是大家开始渐渐的不爱社交,一下班,只想倒在自己的床上舒舒服服的玩手机。这多轻松。
其实朋友圈的本意就是记录自己的心情,如果时时刻刻都要考虑别人的看法,迎合别人的口味,未免太累。毕竟你做不到让所有人都满意。
人是群居动物,总要有社交。
大隐于市纵然是让人羡慕的生活方式,但别忘了,隐士是在看遍了人世繁华后选择了与世无争,他们的心是平和的。
逃避社交的人是借着隐士的名义掩饰自己不合群的内心,他们的心是回避的。
当然无用的社交还是需要拒绝的,但不是说不参加无用的社交就可以在家躺着玩手机,这只是换种形式的浪费时间罢了。
放下手机,多出去看看。多跟身边的人交流交流,别自闭!
3
懒
也不是不想逛街,只是懒的出门;也不是不想聚会,只是懒得打扮;也不是不想健身,只是懒的动......
太多没有行动的理由似乎都可以总结为一个懒字。什么事情都懒的做,也没有兴趣做。
很多的时候,总是感觉莫名的累,说不出的感觉,不知道是工作的压力,还是生活的压力,总是提不起精神。
归根结底,如今的生活还是太舒适了。不管你想要什么,都给你送到眼前。
没有动力让你变的更积极,你做着固定的工作,领着固定的工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盼头也没有动力。
年轻人还是该有点梦想的,如果实在没有,起码给自己找点事做,不要太过安逸。
离开舒适区,尝试些新鲜的事物。生活不止有手机,还有激情和远方啊。
4
年轻就要醒着拼。
朋友们,给自己找点事做吧,别在本该奋斗的年纪早早的选择了安逸。总有一天你能过上安逸的日子,但不是现在。
少熬点夜,你的头发伤不起;试着放下手机,外面的世界还是很美好的;多看点书,助你不迷茫。
浮躁、自闭、懒是当代青年的常态,也是病态。
偶尔丧怡情,常丧伤身。佛系也是,不能成为逃避的借口。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