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素材从何而来?写作来源于生活。
说起生活,还记得朱自清的《背影》,父亲蹒跚的脚步送至站台;记得朱自清的《匆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脸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说起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记得朱自清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像刚睡醒的样子……
说起遇见,还记得张爱玲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轻轻问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想起朱自清著名的《荷塘月色》,却偏偏记不起里面任何的文句来....或许当时读还不懂,又或许自己没有经历过荷塘月色的美景,实在无法感触。倒是随着年岁渐长,对《匆匆》更是多了许多了念想。
只是突然觉得,如今对生活的周边,好像没有了所谓的“景色”,那些花草树木呢?那些随着春夏秋冬而变换颜色的树叶呢,那些什么时候姹紫嫣红花呢?记不起来,在哪里有,能去哪里欣赏。每天的路径除了路两旁的棕榈树,路中间的隔离带花圃,好像已经好久没见过“花”了。是不是看到争相开放的各种花,心情会变好,是不是花开有治愈的功效?
好像随着年长,更无暇东顾,少了份闲情逸致的心情。
生活处处是美景呢,怎么眼睛好久没开启发现模式了。
想起在对知识极度渴求的年纪,看了余秋雨的那些跟文化相关的书籍,想象自己也在那些历史古迹停留过;看了金庸大师的电视剧不够,又去找了一套套武侠小说来翻阅;看金庸武侠爱恨情愁,看琼瑶阿姨言情的师生恋,看三毛的撒哈拉雨季不再来等等,这些好像远去了。已经许久没有能让我捧在手心的书舍不得放下。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不断演进,每个阶段都有当下那个阶段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