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德公式虽然思路清晰,但它只提供了一个思考工具,变量的具体数值难以确定。
当我们把环境、背景、具体的约束考虑进去后,我们的解决办法就会越来越逼近准确的责任划分。
在责任强弱的光谱上,可以把责任定性的分为:
- 疏忽责任
- 严格责任
- 连带责任
一、生产商的“严格责任”
1944年,餐厅女服务员诉可口可乐公司案
几箱瓶装可口可乐被露天放置了36小时,天气炎热,结果有一瓶爆炸,炸伤了餐厅女服务员。
当时法律规定:原告必须提出证据证明可口可乐公司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疏忽
上诉法院的法官判决::
虽然找不出证据,但初审法院陪审团肯定有理由判可口可乐公司疏忽
一位法官的“协同意见”
可口可乐公司败诉的原因,不是因为存在疏忽,在这种产品发生意外造成顾客伤害的案件中,顾客很难证明厂商存在的疏忽。
应该修改法律,生产商只要生产产品,就要对自己的产品负有严格责任,只要顾客受到伤害,不需要提供关于疏忽的证据,就可以得到赔偿。
- 产品在每一个顾客那里都有不同的使用场景。如果要求每个顾客都成为专家,对气温、压强、搬动等都有较深了解,整个社会避免意外发生的成本就太高了。相对而言,可口可乐公司只要把瓶子做得更结实一些,就可以避免意外。二者对比,可口可乐的成本明显较低。
二、商家责任过大会事与愿违
1、经济学追求边际效应最大化
经济学盯住的不是单一指标的最大化,而是多个指标间的平衡,追求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平衡。
例如:昨天“输血患上艾滋病”的案子,医院或供血者即使负有全责,他们对避免意外也是无能为力的。
2、生产者面对责任,采取的行动依次是:
-
第一,根据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判断是否能够避免意外
- 如果有能力以较低成本避免意外,他们就做
-
第二,如果判断没有能力避免意外
- 买保险,分摊风险
- 提高产品售价,把自己承担的风险分摊给所有顾客一起承担
-
第三,如果责任还是太大,无法买保险分摊,也无法提高产品价格分摊
- 铤而走险,继续生产,一旦出事,就破产坐牢
- 不再生产,退出市场
3、责任太大,承担不起
血液产品的安全责任如何确定?
- 医院要负责,要积极跟上医学的新步伐,提高产品售价、购买一定的保险
- 但一些责任根本无法预见,如果要医院承担全部责任,医院就会退出市场,不利于整个社会
三、政府监管产品安全的理由与成本
1、良好的初衷
为了监管唯利是图的商人,征服引入第三方非盈利组织,由于它是非盈利性质的,能够使产品质量不受盈利动机的影响,例如成立于1906年的美国FDA
2、良好的初效
20世纪60年代,FDA成功阻止了一种安静剂的上市,避免了大量新生婴儿四肢畸形。
3、凡事皆有成本
不追求盈利,不代表没有追求,FDA追求产品的极致安全,这本身就有成本。
-
(1)时间
- 药物滞后期:审批时间过长,患者因吃不到新药而病情恶化
- 有的艾滋病患者说:我们不需要那么安全的药,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想尽快试用新药
-
(2)成本
-医药公司花费巨大的成本,为药品安全提高产品的边际质量- 美国医生发明了一种能使盲人复明的眼科手术,因为支付不起过高的认证费用,一直没有通过FDA认证
4、政府的监管与病人的目标不总是一致
- 盲人本来就看不见,最坏也还是看不见,他需要做这种手术,目的是治病
- FDA的监管目标是极致安全
课堂小结
- 介绍了安全责任分摊的光谱,有疏忽责任、严格责任等
- 追求极致安全并非唯一目标
- 经济学追求在不同指标上取得平衡,关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收益的平衡
- 从经济学角度看,让非盈利组织对产品安全负责,可能会产生一些事与愿违的结果
课后思考
如果政府强迫厂商对产品的所有副作用都清楚地列出来、进行披露,然后让消费者自己做选择,这会不会是一个好的解决安全问题的监管方式?为什么?
答:我认为不见得。第一,厂家可能为了减小责任,故意放大概率极小、程度极低的副作用,消费者不是专家,难以判断和取舍,让一些本来可以生产出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退出市场,造成无谓的损失。第二,即使政府强制执行,厂家依然可能为了自身利益,尽可能少地披露那些被逮到的概率很低、但危害很大的副作用。第三,强制执行的成本很高,政府很难监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