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看完了俄狄浦斯王,罗念生老师翻译得很好,朗朗上口又保留了古希腊戏剧的气息。
故事的剧情不复杂,弑父娶母,最终真相大白的故事,俄狄浦斯王真是命苦得很出名,介于此次我扮演的是皇后,关于剧情不展开太多去描述,先简单说说关于她的人物小传吧。
虽然剧本描述的是俄狄浦斯寻找真相的故事,但我认为俄狄浦斯妻子及母亲,她早就知道,或者早就怀疑过俄狄浦斯的身世,在以下几点可体现:1、她对老国王的描述是个子很高,头发刚白,模样和俄狄浦斯差不多,这是证据一。2、她知道自己的孩子出生后便被钉了左右脚跟,所言,她和俄狄浦斯夫妻多年,不可能不知道俄狄浦斯的脚和当年她孩子的脚的状况是一致的,这是证据二。3、当俄狄浦斯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世决定彻底调查时,她极力劝阻,她说:看在天神的面上,如果你关心自己的性命,就不要再追问了,我自己的苦闷还不够吗?这是证据三。综上所述,这位人生阅历已经比有些人几辈子都丰富的皇后很有可能在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这个事实,只是出于某些原因没有告诉俄狄浦斯。
出于好奇我也搜索了一下电影中皇后的形象,比较出名的是1967年版本的同名电影。
弗洛伊德受俄狄浦斯故事启迪,把这一现象定义为“俄狄浦斯情结”,这原是指幼儿在性上经常出现的病态现象之一,后来被一些杰出的心理学家引申出更广泛的意义,即每个男人都是儿子,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成熟过程。俄狄浦斯情结,在现实生活中,并非真的在躯体上,更多的是表现为心理上的迷恋,我们亦可以把它理解为心理驱动力,它驱使男性把母亲视为生活中的唯一至爱,以至于大部分男人都以自己的情结为准绳去爱和选择女人,即以自己的母亲为偶像,他只爱那些在某些方面跟母亲很相像的女人,这点,无论在西方或在东方,也被无数的案例所证明。这是因为,孩子在同成人——母亲生理上共生的成长发育中,他唯一依赖的就是母亲,所以在潜意识里,他会保留着对母亲的美好和最初的亲密场景。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所有的男性都有俄狄浦斯情结。男性克服了俄狄浦斯情结便是他成熟的证明。这就是为什么在今天,心理学家一再强调,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一定要同母亲远离(这里,并非指物理意义上的远离,更重要的是内心的远离),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成熟、自立,成长为大男子汉。
因为皇后只在六七出现,戏份不多,她曾经是神的崇拜者和跟随者,第一段婚姻并不幸福,因为前夫得到阿波罗的预言,他将被自己儿子杀死,所以一直不愿意接近王后,机缘巧合下发生了一次,然后俄狄浦斯出生了,被生父亲命令处死,年纪轻轻失去了孩子的妇人,还有一个不愿意接近自己的丈夫,跌宕起伏的命运,缺乏爱的滋润,这样的皇后应当是冷漠且麻木的,神灵是她的唯一的精神寄托。
然随着前夫被强盗杀,而非死于儿子手中,让她意识到神灵的启示也许是预言家的谎言,加上此时的俄狄浦斯犹如救世主一般赶走了欺侮百姓祸害国家的怪兽,熟悉的脸庞和血缘的天然亲近让她爱上了俄狄浦斯,并为他生儿育女,虽然怀疑过俄狄浦斯的身世,但比起现在儿女双全的家庭圆满,她不愿意去面对偶尔冒出来的坏念头,也更加排斥神示和先知。
所以导致她出场时,极力反对先知揭露俄狄浦斯的身世,这不仅让皇室蒙羞,更会让她失去现有的一切。可碍于皇后尊贵身份,不可太过,随着证据的渐渐清晰,她开始害怕,继而用愤怒来掩盖自己的不安,到最后俄狄浦斯一意孤行要请牧羊人过来指认,她已是心如死灰准备回宫殿自寻了断。
整个人物的情感递进应为担忧-反对-反对无效后的焦虑-疯狂-心如死灰。
就先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