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日本是由一把武士刀而形成,古神将珊瑚武士刀插入大海,拔出来的时候,落下四滴完美的水滴,这些水滴便成为日本列岛。
我说日本是由少数勇士所创造,这些武士愿意为了一个早被遗弃的理念牺牲性命――荣誉
武士的形成是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瓦解和庄园制的发展相关联的。大化革新以后日本各地的庄园兴起,庄园主为了领土和安全雇佣了武装农民,成立了武士团体,慢慢演变成了武士道,武士的社会地位逐渐升高。
《最后的武士》由美国导演爱德华·兹威克拍摄,该电影于2003年上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部由美国人拍摄的关于日本武士文化的电影,该电影的拍摄地也是在日本,剧组参照了大量日本史料,一些拍摄的道具甚至是在日本本土制作完毕后再运到拍摄现场的,最大限度的还原真实性。
武士伴着荣耀而生,随着荣耀而死。
故事要从1876年美国的温彻斯特军火厂说起,曾经为美国龙骑兵第七营军官的纳森欧格仁上尉,参与了在西部对“红人”进行的围剿,惨无人道的屠戮让纳森不能平静,为了生计他在军火厂从事表演宣传工作,当然,这只是个简单的开始,虽然不再战斗,但纳森仍然不失为一个好的军官。
他被安排到日本作为新军的教官,天皇的新军大都是由农民及穷苦人组成的,纳森开是对他们进行了新式的训练,时间不长,日本大臣大村命令他带着新军去讨伐叛变的武士胜元,胜元曾是天皇的老师,他帮助天皇夺取了政权,可是天皇与众大臣急于与美国合作,想要取消武士的地位,胜元对这一决策不满意,带着自己的士兵叛变,他手下的武士都是身经百战的,很快纳森就败阵下来,在杀死一名叛军大将后,纳森也重伤倒在地。
胜元将他带回村落,照顾他的是胜元的妹妹,也是在后来,纳森发现自己最初杀死的武将原来是胜元的妹婿,那个照顾他的女人的丈夫。女人与胜元并没有恨他,相反,女人说自己的丈夫尽到了一个武士应有的责任,武士战死沙场是光荣的。
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纳森与这些武士相处的十分融洽,在胜元家臣的教导下他学会了剑道,在这里他也找到了这么多年来最终的归宿。
大村来了,带着他的新军,足有两千多人的兵团,这一次不仅配备了洋枪,榴弹炮,美国人还带来了军事界的新星―机枪。
为了贯彻武士道,胜元的军队依旧是盔甲刀枪,这无异于屠杀,但这些武士却没有一个退缩的,逃跑的武士家族祖祖辈辈都会蒙羞。当然,在进行了一次反击,胜元的军队全军覆没,胜元要求幸存的纳森帮助他切腹自尽,将他们围起的新军都放下了武器,脱帽跪倒在地:真正的武士,值得他们尊敬。
武士为荣誉而死,小时候看抗战片,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又或是小说,多多少少都出现过某位日本军官,在自己失败后切腹自尽,还要大喊一声“大日本天皇万岁!”随即反向一刀插入自己腹中,然后成十字形划开。
在日本,切腹自杀成了一种文化,这种形式大概是从平安时代开始的,切腹者要用一刀以上,切开自己的腹部,这其中还有一定的讲究:一般切腹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人立即补上一刀,砍下他的头颅,这类人一般称作“介错”,在日本人眼里,只有自己信赖的加成或者朋友,才能够担当如此大任,所已介错人是光荣的。
提到切腹让我不得不想起一部电影《47浪人》,这部电影是由卡尔.里辛导演的,这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电影拍的确实不错,不过加入了一些奇幻的元素虽然更加生动,却在某种意义上破坏了故事的原汁原味。
《四十七浪人》是根据日本真实的历史事件——元禄赤穗事件改编而来。
元禄十四年(1701年),赤穗藩主浅野长矩奉命接待天皇使者,然而受吉良上野介愚弄而失礼,赤穗愤而伤害吉良,违背了法律,被判剖腹,之后他的四十七位家臣为其报仇。这四十七名家臣,除了一人叫寺阪右卫门的生存外,全部剖腹自刎而死。
这四十七名浪人不畏生死,将职责放在首位,在日本文化史上,作为忠勇之例流传了数百年。
1945年,日军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病危,临死之前特地命人取出军刀,用最后仅有的一点力气将它握紧,抱着军刀而死。同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和柳川一起参与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松井石根,也将天皇赐予自己的“奉节”军刀拿出,放声大哭。
二战期间,大约二十余万把日本军刀伴随着家族的荣耀而来,最后日本投降,除了少数的军刀被归还,大部分都被用来炼钢,家族的荣耀也随之灰吹烟灭,倒是一件极为讽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