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好好说话》第十天

1.改变需要动力,也需要智慧,不学习不改变的人,注定要不断伤害与被伤害

不好好说话的人,低估了与身边的人沟通的复杂程度以及重要程度,却意识不到不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会伤害别人既而伤害自己。说话这件看似平常的事,需要学习,实践,改变,并坚持。

2.在会说话,尤其是得体的与人沟通这件事上,必须要活到老,学到老,并且还要练到老。

好好说话是个技术活,它不是天生的,是练出来的。例如,写作课上所谓的“炼句”,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选择最为精炼,恰当,最符合上下语境的那一个。说话亦同理。

3.说话要代入场景

学说话就像习武,一方面练套路只是为了加强肌肉记忆,所有的应用都要在具体场景中进行,只停留在直觉反应层面的技巧太过狭隘,换一个场景就会完全失效。简言之,说话要在场景中学,但是停留在既定场景,又很容易东施效颦,要围绕具体场景来讲原则。

4.说话之通融

和健身一样,说话能力也是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分项训练的。有侧重点,有全局观,才是通融的学习方式。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五维俱全,就能在任何场景下好好说话,五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是掌握好好说话之道的钥匙。

5.沟通这一技能是使不相通的事物变得相通

人与人之间本是不相连的个体,你我之间那不同的生命体验,秉赋习性,生活背景将彼此造就成了一个口径,深浅,形状不同的容器。此时,唯有通过沟通我们内心的认知,才能有机会摆在同一层面。

6.工具性沟通

工具型沟通是为了让接下来的沟通更顺畅,再开展实际对话之前,我们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同样,在对话从浅水区迈向深水区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建立基本共识,扩充对话时间,调整预设认识以及释放可能的善意。

7.感受的预防针

感受的预防针的是让我们在表达自己感受时,不至于让对方过度防卫而引发不必要的反弹。它预先照顾到了容易被引爆的情绪,总让理性的沟通有了接下来延展的空间,以对人不对事为切入,最终达到对事不对人的沟通效果。

8.好口才其实都是来自“好用心”

沟通这件事本就是一个点点滴滴,不厌精细的过程,那些说起话来让我们舒服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口才特别好,说了什么特别让人开心的话,而是因为他们能预知每个可能的棱角,并且预先进行了包装或改造。

9.拖延症之换位思考

许多得了拖延症的人总是在检讨自己,我为什么做事情老是在拖,你孜孜不倦的问下去,这些拖延症人群到最后一定能从自己的生活或个性中找到自己不得不拖的原因。由此可知,自我检讨和自我激励,其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我们对自我的缺点,检讨的越多,其实也等于是在合理化它存在的理由。所以如果真想改变自己的坏毛病,就别问我为什么做事情老是拖,而是要去问为什么这件事我会不想拖延,换一种问法,就能让自己的想法产生不同的路径。

10.后发制人并不是所有谈判的通行原则

当遇到谈及新业务,新项目,因为市场价格标准模糊而可能陷入议价拉锯战的时候,在谈判时希望对方先开价格,自己好随机应变,讨价还价的策略,反倒使谈判走入僵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什么世界总不听话 人们总是希望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转,希望身边的任何人都听从自己的安排。事实上你会发现,让别...
    静888阅读 12,703评论 1 45
  • 一 对于原来的我来说,写文章最难的是切入,不知道从何处落笔。 后来我才慢慢地知道,每个段落的融合也是尤为重要。一定...
    小小卷耳阅读 202评论 0 0
  • 文章编号084 BY刘璕 你喜欢总结吗?你有总结的习惯吗?其实我们也看到了总结的力量,它可以使得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
    泥土的美丽微笑阅读 1,139评论 0 0
  • 很多人自己或者家人生病,从而走上求医之路,当求治无望,或者现代医学无法有效治疗的时候开始接触中医。这是现实。 除了...
    大姨父壶易阅读 532评论 0 0
  • 公园门口经常有一个卖气球的大爷,颜色鲜艳,形状各异的气球总是成功吸引了经过的小朋友驻足,并对随同家长撒娇撒泼直到心...
    凌凌Lynn阅读 12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