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个中性词,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小时候不爱读书,10岁前属于放养状态,好奇心特别重,和表弟一起满山遍野地跑。怕不怕?怕啊,胆儿特小。没办法,好奇啊!特别特别的好奇,一想到山里面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就兴奋。放牛,割猪草,喂鸡,养鸭子,挖冬笋,掏鸟窝,种玉米花生,捉冬茅老鼠,捡茶籽榨油,摸虾钓鱼抓螃蟹,偷红薯葡萄西瓜......嗯,你要抓一把大蒜考我,我绝不会告诉你那是藠头。
11岁,变天了,幸福走的太突然。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抑郁,真是生不如死,所以非常非常感谢那个时候的班主任张老师。自己内心深处的结还是得自己解开,不往山里钻了,往书里钻。心理学,哲学,诗歌看了一大堆,当时并不知道没有指导会理解错误,少了生活经验会感知不到。后遗症就是,越看越内向,对身边的事物缺少了小时候的感知能力。
上了高中,留长发,快披肩的那种,写诗。颓废的不行,越颓废,越爱写,写得偏科都偏残废了,还继续写。秋天,北雁南飞,非得改成:这注定是个伤离别的季节,连秋雁也不得不告别故乡。好好学习不行,跟小鸡吃米似的,非作(嘬)不可。认死理,钻牛角尖,头撞南墙不知痛。用清高掩盖无知,猪鼻子插大葱,装得那个象啊!
到了大学,认识了位好朋友:飞。因为搭档练习和比赛,经常在一块,有次我俩走路,他突然说要去买个生日蛋糕,我问谁过生日,今天不是你生日啊!他说,为什么生日蛋糕非得过生日才能吃?平时想吃的时候也可以吃啊,买就是了。
对啊!你买,或者不买,生日蛋糕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为什么生日蛋糕一定是过生日才吃呢?当时我就感觉发型成中分了,被劈开的。
谁规定生日蛋糕不能平时吃了?为什么一定要过生日才吃呢?为什么英语专业的学生一定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厉害呢?为什么吃饭非得右手拿筷子呢?为什么文科生的数学一定比理科生差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从此我不再留长发!
当时我和飞住一个院子里,经常去他宿舍,后来发现他是那种说了就做的人,想吃火锅了,就立马拉上我去吃;想唱歌了马上张嘴,不管旁边有人没人;想学琴了,就网购一台二手电子琴在宿舍练习;想打篮球了,抱球就走,哪怕晚上快十一点了。嗯,他基本不看书,还挂了28科,不过最后还是顺利毕业了(毕业后飞的故事很精彩,先按下不表,以后再说)。
重点是,他不拧巴,不纠结。
毕业后,我仍然保留着读书的习惯,一年看个四五十本。
有时遇到问题会想起来,某本书中写到过类似案例,但也仅限于此了。
后来读到曾国藩,读到结硬寨,打呆仗;读到王阳明,读到格物致知,读到知行合一,再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发现记忆深刻的并不是亲手翻过的书,而是亲自干过的事。
读死书,死读书,终于,我把书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