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之母亲的“千层底”布鞋

今天腊月十二,年近了,从外面务工的人也逐渐回家,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也抵挡不住一颗回家过年的心。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习俗,根在哪,家就在哪。今天穿着布鞋,就想起以前母亲纳“千层底”。现在的人都很少穿布鞋,特别是“千层底”的布鞋,我脚上穿的一双“千层底”的棉鞋,更是少见。我很少穿这双鞋,只有在天气好的时候才穿,下雨的时候容易进水,也不舍得穿。这双鞋虽然不是母亲的作品,但是我也很珍惜。每当我穿出去的时候,四十岁以上的人就说我的穿的是“千层底”鞋,这是80年代以前的人一种专属记忆。带着一丝羡慕更是带着一丝回忆。现在的年轻人穿的是运动鞋,皮鞋,或者橡皮底的毛线鞋,很少有穿布鞋的,经济条件变好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农村现在很少有人会做这种布鞋,做这种鞋,要花时间,更是费力。

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心地善良,任劳任怨,非常勤劳。以前每年的农历八月农忙后,晚上母亲就开始做布鞋,最难的程序就是纳鞋底,是用麻绳一针一线打出来的。以前大家庭未分家的时候,母亲做的布鞋就更多,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基本上每人都穿过母亲纳的“千层底”。分家后,母亲做布鞋的量才少一些,但是小家也有五口人。每年的正月初一,除了穿新衣,就是穿新鞋,那时候不像现在,新鞋新衣服都是留着正月初一才穿的。

一盏灯,母亲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纳“千层底”,偶尔还会不小心将自己的手戳破。有时候我坐在旁边写作业,不知道是母亲陪我还是我在陪母亲,我做完作业我就睡觉了,母亲在继续,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有时候一觉醒来,发现母亲还在纳鞋。

白天的时候母亲是没有时间做鞋的,一般是晚上做鞋,除非是大人小孩急着要穿的时候,白天才会“加班”。做鞋的程序繁琐复杂,要做麻绳,“背壳”,鞋面,纳底,纳鞋面等等,农村的一些专业术语我还不能一一赘述,如果按现在的时间计算,一双鞋绝对超过耐克、阿迪的价值。这一门手艺在农村要失传了,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做。能干的大姐上次回家的时候还在向母亲取经,怎么“背壳”。

母亲现在不做鞋了,现在家里穿的橡皮底的毛线鞋,不是岳母买的就是能干的大姐做的。现在穿上布鞋更是有一种亲切感。

“千层底”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多少年来人们穿的都是这样款式的鞋,随着时间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高,“千层底”也可能会慢慢消失。前几年有地方在申请非遗文化传承,申请的鞋面类似“老北京”布鞋,与我们皖西南地区还是有稍许区别。希望“千层底”不会消失,留一个记忆在我们这一代人当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时候,我们一家七口人穿的布鞋,鞋底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千层底的布鞋。 不论是单布鞋,还是棉布鞋,每一双布鞋...
    1如是我闻阅读 1,409评论 13 28
  • 小时候,家里人穿的鞋子都是母亲做的。 当时生活贫困,无力支付鞋钱,而且市面上也没有种类繁多的鞋子,农村人都...
    春风十里不如你79800阅读 466评论 4 11
  • 很久以前喜欢听解晓东的《中国娃》,最喜欢里面的歌词: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也曾因...
    格乃阅读 3,096评论 50 67
  • 小时候,家里人穿的鞋子都是母亲做的。当时生活贫困,无力支付鞋钱,而且市面上也没有种类繁多的鞋子,农村...
    春风十里不如你79800阅读 648评论 2 10
  • 千层底子的布鞋现在基本上很难看得到身影了。一个是美观度不够。市场上那么多的鞋子种类越来越多,基本上没有多少人还在穿...
    安木易文阅读 57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