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渊铭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2年
称号:国际大师
1989年获得国家大师称号,同年进入国家集训队,1993年获全国国际象棋个人锦标赛冠军,1994年获得雅加达国际大师邀请赛冠军,并获得国际大师称号,1997年全国"棋王赛"冠军。
一提起童渊铭,在国际象棋界可谓大名鼎鼎,这位当年在国家队曾被誉为最有天赋的棋手,在急流勇退后来到齐鲁晚报棋院带孩子,与刘玮并肩作战,开始开发山东的国际象棋市场。没想到这一呆就是8年,耐得住寂寞的童渊铭勤勤恳恳地在济南和青岛两地播种国际象棋,并且神速的输送出一批批有希望的好苗子。
在外界看来,童渊铭是个性格孤傲的人。但他又是一个不计较名利的人,之前他转过很多地方,到山东他没有提任何条件。他自己在济南花钱买房,而且带来了同时专业教练的妻子周敏。童渊铭当时就跟刘玮约定:“我在这里干三年,三年不行我就告退。”
童渊铭的敬业精神的确让人佩服。来到济南后,他每天都要连续讲七八个小时的课,礼拜六礼拜天更是连轴转,从早晨8点到晚上11点,学生换了一拨又一拨,他自己却要从头坚持到最后。中午,他往往只能利用孩子们对局的时间匆匆忙忙跑出去,花三五毛钱买个烧饼,边走边吃。天天这么冷一顿热一顿的凑合,天天这么长时间超负荷的站立,童渊铭的胃和膝关节都落下了毛病。如今他走路都是一瘸一拐,这让很多家长看得直心疼。
童渊铭来到济南后,经常把孩子带到家里去同吃同住。有个女孩不吃胡萝卜,童渊铭就把胡萝卜切成丁炒在米饭里,由不得你不吃;有个男孩不吃青菜,吃一口吐一口,妻子说不吃算了,童渊铭却说,吃了接着吐,吐了接着吃,就这样,他活活改变了很多孩子偏食的坏毛病。童渊铭还经常带着孩子们出去转,七拐八弯走得非常快,而且边走路边讲棋,讲着讲着突然间停下来,让孩子们带路回去,到了家再让他们把棋讲给其他孩子听,这样孩子们就不得不随时保持警醒。更让孩子们不懂的是,即便是早晨忘了喝奶,也要写检讨。从不喝奶的动机到事发后的想法,以及改正的方法步骤,都要一一道来,这样一份检讨简直费尽了心机,但是他的孩子就是这样时时刻刻不忘锻炼自己的思维。童渊铭讲话还很尖刻,常常让你几天吃不下饭,但童渊铭却说,只要孩子们受得了他的挖苦,那心理上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童渊铭的“怪”,让孩子领教了“厉害”,但同时也让孩子们领教了什么是“师同父母”。别的老师很在乎师道尊严,但童渊铭很随便。只要孩子们在听棋,他不在乎这个小孩是站着还是趴着,他甚至鼓励孩子们选择一种最舒服的姿势。另外,童渊铭还送给每个孩子一个绰号,每个孩子都能从加冕的绰号中找到自己长相或者棋风上的特带。比如,有个女孩下棋很保守,童渊铭就叫她“安全帽”,就是既安全又傻冒的意思。除此之外,童渊铭还变通了14个世界冠军的名字来给孩子们命名,有叫巴基尼茨的,有叫卡斯帕罗夫的,也许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寄托自己的期望。
为节约经费,童渊铭每次带孩子出去比赛,总是千方百计地租个小吃铺住下,他一边上课,一边亲自给孩子们做饭。一次,有个亲自陪同前往的爸爸当场就掉下了眼泪。他说,世界上有几个男人为了事业会做到这一步?我们家长跟着来比赛,是因为不放心,实际上即便是家长,也很少能做到童渊铭对孩子这样。童渊铭作为一个职业教练,从不计较名利。在很多大型比赛的关键时刻,一个团队让自己的孩子相互让上一步棋,往往就能轻而易举地多拿一个冠军,而且内部相互让棋在大型比赛中并不罕见,但是童渊铭却从来不做这种动员。有次有个家长实在忍不住了,偷偷地去做自己孩子的工作,不料被童渊铭发现,他暴跳如雷,死活要赶这母子俩回家。
天天和这么善良的人打交道,没有谁不被感动。当得知童渊铭的妻子带着刚出生的儿子从江苏老家回到济南后,所有人都想去看看孩子,却没有一个人敢跟童渊铭直说。一个家长实在忍不住了,她打定主意就是硬着头皮也要去碰一回钉子,只要能看一眼孩子就放心了。难道来个突然袭击,还能被拒之门外?她去买鲜花,去买幼儿图书,看到什么就想买什么,买什么都想买最好的,她说,在心里真的就把童渊铭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看,但是大包小包到了楼下,却真的被挡在了门外。
令人欣慰的是,童渊铭在刚到济南三年多一点的时间,仅仅占用孩子们的业余时间,就培养出了14个全国少儿冠军。这在中国棋界甚至世界棋界都可称为一个谜。在2001年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国际象棋最高水平的“李成智杯”上,齐鲁晚报这么一支纯业余组合的队伍突破92支“正规军”的重重包围,一举拿下了5枚男子单项金牌中的3枚,这样的气势让“国字号”的中国少年队也难以招架。同年,齐鲁晚报有4名小棋手被选拔进国家集训队,代表中国赴西班牙参加世界青少儿国际象棋冠军赛,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后几年就更厉害了,他的孩子不仅在每次的国内赛事上称雄,还在世界分龄组赛上一次就夺两块金牌。2004年他到青岛建立齐鲁晚报棋院的分部,短短一年多时间,又培养出五、六名全国少儿冠军,使挖掘出卜祥志后本来已开始断层的青岛国际象棋后备力量重现生机。
8年磨一剑,在历经困难和艰苦卓绝后,小童现在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仅在去年,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为齐鲁晚报一次注册的参赛棋手就达30多名,超过任何一个省份的所有注册棋手。随着国际象棋联赛的开始,各队人才匮乏开始显现出来,他们已瞄准齐鲁晚报棋院的人才库,并开始到山东“挖”人。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童渊铭这位中国国际象棋的“奇才”。
童渊铭
童渊铭,等级分2510分,男,1972年10月出生于江苏镇江,男子国际象棋大师。
10岁学棋,1989年获得国家大师称号,1987年底进入国家队,1993年获全国国际象棋个人锦标赛冠军,1994年获得雅加达国际大师邀请赛冠军,并获得国际大师称号,1997年全国“棋王赛”冠军,曾获世界青年锦标赛第三名。1998他从国家队一线激流勇退,到没有任何国际象棋基础的济南培养孩子,输送了4名世界青少年冠军,培养了像侯逸凡、魏晨鹏、刘庆南等一大批全国和世界少儿冠军,被誉为少儿培训全国最好的教练。
童渊铭:山东在青岛国际象棋生活
种种机缘,时值2004年夏,在得到诸多支持鼓励后,我来到青岛。开始了又一轮追求又一次未知参与发展山东另一大城市青岛的国象后备事业。
不知是否可用好奇慕名疑惑这般词语来形容青岛棋童和家长。有的说:童应该是个老头或者是个小老头;有的说:你该是济南人怎么不会说山东方言;有的说:你下棋能下过谁和谁吗?…。在和孩子们快乐共处之际也不禁哑然而笑,别和孩子们解释了,还是好好习棋吧。我不喜欢听人称为学棋,更喜欢称之为习棋或练棋;我不喜欢听什么高级班,艺无止境,不停探索超越,谓之提高;不喜欢提高训练费,别让家庭有压力孩子更有压力,每个人都能下棋,不怕经济压力。比赛嘛,一年一次足矣,少花钱多练棋最好。
我是外乡人,对青岛国际象棋由来和环境了解甚少,知道由纪蕴奇先生等等很早就起推广普及国际象棋。最重要的是青岛日报社的重量级介入,使青岛的国际象棋发展日新月异。带动了不少单位和个人投身其中。
到青岛时,行逢棋界形势变化。有些著名老师教练离开了青岛或准备离开,也有培训机构分散重组,一如深秋之后却显萧条。有些好苗子一度失去了训练环境,于是便有了对我的邀请及期待。
既得众望,不敢懈怠,当兢兢业业努力共进。在日常训练中,了解到许多孩子潜质颇佳,基本功也好(应是得益于一些著名教练的启蒙训练成果,其中有孙永中,田其意,孙旗男,纪蕴奇,李春等等,感谢他们支持并发展同一事业)。只是孩子们在棋的大局观上不够理想,技战术上不够全面,开局方法不够系统。尤是各级老师们甚少参加专业赛事,棋艺风格趋向保守。孩子们在赛事中发挥不够稳定,进攻缺乏自信。既发现了问题,在训练中尤作调整。半年多后,孙方卉取得了“李成智杯”冠军,孩子们各有突破。一年后,有八名棋童获得了首届全国等级赛一级运动员的称号(两年后三年后更多的棋协大师,一级运动员,全国少儿赛佳绩获得者纷纷出现,孩子和家长们欣喜之余也使我倍感振奋,看到了希望)。
参加了我训练班的棋童多为资质聪颖。棋分兴趣,投入,天赋三类,显然的是在此训练集体中具投入和具天赋者过半。他(她)们随后纷纷加入了青岛市的名校育才中学,和此前我训练班的佘飞,杜少龙,高睿等一起组成了中学国际象棋校队,代表学校比赛亦获佳绩。却也发现了青岛市棋童和家长的独特心态,不少孩子家长将下棋之特长作为报考这所名校的条件。只是入学之后就放弃了习棋,难道对棋的爱好和追求仅限是报考学校的敲门砖吗?一部分棋童退出了习棋,小部分棋童勉强保持了下去,只是可用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少。习棋殊为不易。
作为曾经的专业棋手,我对坚持强走棋路的优劣,独木桥愈走愈窄的风险素来有知。也是反对棋童过早进行专业化训练的拥护者。只有极少数天资上乘的小棋手才能在独木桥上走下去,多数棋童只是作为爱好和特长而保留和持续的。
小学起步发展,初中提升,高中保持,大学巩固。弈棋作为一种公平竞争,理性思维,个性发展,胜负意志的磨砺手段是可当终身的爱好。我青少年时参赛曾见国外华侨对国际象棋弈棋的释解:棋艺其异,友谊由弈。盖知棋理人生。铭记在心。是以对棋童们半路而止为之惜憾。中学阶段,既是生长期也是求学和习棋的黄金阶段。若是更进一步,学优者入著名大学深造报效社会,棋优者入国家队参世界赛为国争光。
于是有了机会,便向育才学校的老师谈及,为使在中学就读的棋童们继续习棋减少在路途时间上的耗费。希望能用在校课余时间为棋童们建立训赛课堂,尽我的绵薄之力,将弈棋这一爱好特长保持下去,也使小学阶段的倾情投入不至断续。育才学校其时刚建立了一支校国际象棋队,聘用了一位业余棋士担当教练,该棋士业务能力颇强也是青岛市国际象棋的骨干人员。只是训练方法和系统不同,该棋士的棋力恐难调教校队主力。但学校满意于现时成绩,婉拒了我的提议。所幸的是孩子们天资聪颖,历经锤炼,代表依旧保持了良好的棋弈状态,为自己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此为后话。
回想2005年时,训练集体中涌现出数名优秀棋童,极具发展潜质。恰逢全国甲级联赛于2005年初揭帷幕,想到青岛市国象人才济济,只惜未能攀升全国联赛舞台,也为传承青岛国际象棋之传统,发展支持更多卜祥志式的尖子出现,于2005年春组织四名优秀青岛棋童代表青岛江苏路小学队参赛磨练,也是本土少儿后备人才征战全国甲级联赛之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