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这孩子非要去丁博房间。我说,丁博讲了一天课,太累了。你让丁博休息会儿。他说,我有问题问丁博。丁博笑着说,没事。一会儿让他回去。
我回到房间,看看时间,下午六时正。来厦门三天了,参加《说理解数》博士团队的暑假集训。这次集训我碰到了冬训营的熟面孔。她陪上初中的孩子来。她和我说,期末考试吴博在冬训营讲过的孩子都会,不丢分。没讲过的就不会。所以必须来。
我想想我为什么来的原因。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是我害怕这孩子读书读“死”了,人读“呆”了。而要规避这一点,必须有高人指点。在我心目中,吴博丁博都是这样的高人。所以,虽然小学数学的网课数不胜数,吴博丁博也有网课,我还是来了。因为人的思维对接一定是在耳提面命中,才会产生真正的化学反应。
吴博团队的这次假期集训,小学生是按新学期的年级分类的。我以为博士亦以新学期的知识点为主。丁博回答,我不讲知识点,因为我害怕固化孩子们的思维。我不讲通常意义上的数学,我讲真正的数学。
丁博的课程设计和冬令营一脉相承。看似平常的问题很费思量。
如,100里有几个符号“1”?不难吧?但要答对,却非易事。
如,(1+3+5+7+……+1999)一(2+4+6+……1998)=?
猜数字的运算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思维的关键点在哪里?如:
囗 2 口
一 口 口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8 6
经过层层解剖精心设计的问题,丁博说,他要引导孩子们建立敢于“尝试”的自主意识和精神。因为他发现,现在的孩子们遇到不熟悉的问题,就不敢继续了。孩子们已经养成了惯性思维:一定要自己熟悉的才敢动手。
丁博说的太对了。这孩子这方面的问题就很突出。一定是老师讲过的同类型题他就有信心。换个角度就不肯定就不自信了。究其实质是典型的记忆性学习,不会举一反三。解决这个问题急功近利的做法是刷题。然而刷题的目的是为了什么?除了熟悉之外别无其它。有的辅导资料就叫《必刷题》。孩子们在不明就里的重复中固化的是套路,失去的是解决问题的灵性。这才是最可怕的。
晚上8点40分,这孩子回来了。一进门就说,我不会的问题是大哥哥大姐姐先教的。丁博说,你一定要学会画图。图画对了就是方法对了。方法对了就会做了。
无形中,他又上了两个多小时的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