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大山的守望者,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坚守着一所学校,坚守着自己的课堂,倔强地将最美的朵花绽放在悬崖峭壁之上。“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称他们为教育的“天行者”,他们就是马云最美乡村教师获得者。
今天有幸在临河五小参加了丹达学校、教师成长营、马云最美乡村教师联合举办的“第三届马云乡村教师研学交流会”。他们来自四川、云南、成都各省,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入了解各地乡村教育最新动态,通过交流学习,更好地成长自己。同时也将马云教育理念向全国各地推广,做好一名最美乡村教师的辐射作用,给更多的教师提供帮助,去影响更多教师快速成长,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
会议的主题:教师的个人成长
主持人:牛宇
形式:四位老师做分享、研讨交流。
杨美凤营长介绍牛宇和临河教师成长营。
董乐老师分享《我的梦想成长之路》
一、如何利用碎片化学习
上班路上、吃早点、洗脸、洗衣服,出租车、飞机上、火车上……只要有空,就听、读、写,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 。听了她的分享,深刻体会到了人与人的差别真的是在八小时之外。
二、校长的引领,爱上书法。
五小读书交流会、新教育种子教师群,杨美凤校长的榜样引领,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一点说明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
三、通过写来思考 ,记录生活与教育中的点滴,每周写教育随笔2000字。
四、创造机会,向周围的人学习。创造英语口语学习环境。自费去北京学习双线英语,机器人培训。参加1元阅读尝试训练营。只要愿意学习,随处都是课堂。
五、通过梦想课为自己和孩子们争取到更多的学习资源。书信交流带孩子去远方。作为四星梦想讲师去影响更多的教师和学生。
董乐老师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教师成长的五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专业反思和专业实践。
丁秀华老师的分享的主题是“教师读写”。
一、教师读书会的运行
1、读书会的组建与运营。
2、分享方式与主题确定。
3、共读分享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个人读与写
(一)写什么,就读什么。
1、通过写逼自己读,也就是由输出倒逼输入。
2、联系自己实际,展开主题阅读。
(二)干什么就写什么,由输入确定输出。
(三)写作题材:写我所见、写我所读、写物所做、写我所思。
三、常见几种教育随笔的写法
(一)年度生命叙事。
(二)读书笔记。
(三)学习培训心得。
(四)童书读后感。
四、实践与反思是最好的输出
(1)写就有收获(2)文体不限
(3)坚持才有奇迹。(4)由简到难。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教师”,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读书人”。让读写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李冬梅老师师分享的主题是“蒲公英行动——民间美术进校园”。
1、西双版纳勐介绍:环境优美,特产丰富,为课程研发奠定基础。
2、校本课开展情况
学校现状,面临诸多问题,于是将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引进课堂。在蒲公英行动专项课题实验中,开始尝试把民间美术和自然资源相结合,形成农村美术课特有的模式。既解决了学校的问题,又将丰富的民族资源、地域资源利用起来,传承了民族文化,研发了地区特色课程。这就是悬崖峭壁上开出的最夺目的花。
孙向兵老师分享了《成长之路》
人生三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到哪里去?由不合格,到合格,由普通走向优秀,最终走向卓越。只因本来一个小小的身躯,却装了一个大大的梦想,为了撑起这个梦想,面对一次次遭遇,勇于挑战,最终超越自已。他的破解成蝶、涅槃重生让我对成长有了新的认识。成长是遇见更好的自己;成长离不开重要他人,因为只有跟对人才能走对路;成长是幸福的;成长也是疼痛的。没有哪个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正像他的结束语: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人生因拼搏而精彩。
周云校长分享主题:成长。
1、杨美凤校长是我的引路人,从她身我学会了如何做校长,如何搞教育。
2、临河师资配备教学设施很不错,义务教育均衡验收取得内蒙第一成绩。
3、介绍丹达学校。
4、如何培养教师,一所好学校肯定有好校长、有一批好教师。
5、牛宇的成长
6、向杨校长学习,她培养全临河的教师,可见她的大教育情怀和大教育观。我们奉行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教育当作为后代子孙积德的行为。要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自由交流
吴兴珍校长分享:
大学毕业,只因一次去亚丁的旅游,到了泸沽湖被美景深深吸引。但更大的震憾是:学校的简陋、教师文化程度低、学生因贫辍学……。于是借助媒体,呼吁赞助。但真正教育扶贫是教孩子,不是只是物质。于是决定在这里做一年志愿者。教书、当校长、建学校。2015年在人生最低谷,找不到人生方向时,获得了马云乡村教师奖。于是开始反思教育,要让乡村教育和城市一样。我的梦想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做一个受世界人民尊重的人。
浦绍锦老师质疑: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怎么体现?
杨美凤校长解疑:
1、孩子的幸福建立在教师的基础上。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幸福的保障和源泉。
2、任何成长都是自我愿意,不觉得是负担,这是人生价值观的选择。用二八定律来看这个问题,永远不要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午餐更像分论坛,各位老师做了自我介绍,再次进行生命呈现,言说自己的生命叙事,分享今天的学习感受。
席间交流,每人一言:
吴兴珍:好好活着,干净活着,健康活着,感恩遇到的人。
杨美凤校长:南来北往有情怀的教育人,一群人走得更远。希望种子发芽。
李清丽:学到了很多东西,自学彝语,实施双语教学。
幼儿园佳斯老师:心有光芒,毕有远芳。
吴孝华:做孩子喜欢的老师,曾经自卑,但现在自信。
吴政佑:感恩走得更远,杨校长团队打造了新教育完美学校。没有无缘无故的相遇,自己有自己的教育观点,五步教学法,提高教育质量。
熊远达:遇见最好的自己,不努力,拿青春干什么?让校园文化多姿多彩。
孙向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感恩遇见像杨校长、周校长具有浓浓教育情怀,拥有强烈教育使命感的内蒙教育人鞭策我继续努力。
牛宇:反思,遇到好校长,收获幸运,要懂得珍惜。
高主任:佩服孙老师,教育情怀,教育信念,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很多。
周云校长: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让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和谐发展。教育是良心活儿,是最大的公益。
丁秀华:教师的个人成长有许多因素:个人的努力、周围的环境、关键他人、专家引领、适当的平台都非常重要。
董乐:教育到最需要去的地方,交换学生,彼此珍惜。改变家长观念,孩子就好更好。
李冬梅:封闭的乡村学校,能出来学习,很不容易。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
农家贵:从1986年至今,一个坚持守着一所学校——麻风病村的特殊学校。只为麻风病人的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样接受教育,因为每条生命值得尊重。面临退休,却没有接班人,规劝自己的儿子、媳妇儿承担这项使命。
浦绍锦老师:今天学习了教育叙事,很有收获。
刘桂英:云南玉溪,叙述了自己的教育历程,几进几出学校,但心系乡村教育。已到退休年龄,趁自己还能走,继续学,继续做。把快乐带给身边人。
杨校长总结:介绍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结合,背靠阴山,面临黄河。临河是主要的农作物产区,种植玉米、小麦、向日葵。也是西瓜、密瓜、华莱士、番茄产地。日照时间长,温差大。养殖业有牛、羊、鸡等,羊肉特别好吃。
丰盛的宴席终将散去,但学习的历程刚刚开始,成长——我们始终在路上。
一个人对教育有多投入,就有多热爱。爱是一个动词,当吴校长放弃优越生活,放弃人人羡慕的发展机会,放弃社会地位……筹钱筹物、创办学校、扎根大山,就是将爱变成了动词;农老师一个人坚守一所学校30多年,用行动把大爱写在生命里,一样将爱变成了动词;杨校长不分城区、农村,尽一已之力推广教改、发展教师……在座的每一个老师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守着自己的教室,守着自已的课堂,关爱学生,热爱教育,将小小的爱化为行动。
每个人能量有大小,尽已所能,做到最好。这是自我追求使然,也是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