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阅读《把时间当做朋友》是2009年的11月左右,那时自己正处在高三紧张的备考阶段,而现在已经度过了职业生涯的第五个年头。
相隔的这10年,其实有6年左右的时间并没有和时间做朋友,而是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胆怯、迷茫地挨过无聊的每一天。
虽然这本书更适合大学生和刚毕业的人看,但是在2019初重读时,仍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运用心智,获得解放。所谓心智,就是元认知,即对自己思考的思考。
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方法,李笑来老师在他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有分享,分别是坐享、兴趣和反思。
坐享就是大家熟悉的冥想,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呼吸上。可以从每天2-3分钟开始,逐渐加长时间。以前上瑜伽课时,老师会让我们做放松的动作,躺在地上,扫视全身,这和坐享其实挺像的。坐享这个习惯是我一直想坚持却没能坚持的,所以我打算把它放在每天的健身项目之后,从每天3分钟开始练习起来。
至于兴趣,大家肯定不陌生,比如阅读、运动、绘画、养花、唱歌、弹琴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主动的全神贯注,像游戏、电视剧、电影、小说等这种被动的全神贯注其实是不能算兴趣的。目前我着力培养的兴趣是阅读和绘画,阅读现在已经变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2019年的阅读计划是每天2小时,每周4本书,书籍类型最好是非虚构类。不过鉴于我贫瘠的阅读底子,虚构类的书籍也是可以大量阅读的,比如最近的读的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就给了我特别大的启发。
反思,每天花上10分钟左右,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结果,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逻辑谬误。写手帐后,我就把一日的反思写在手帐本上,一个月翻看一下,也能得到一些灵感。
因为《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才能写出上面的内容。除了以上的内容,重读这本书时,以下的内容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1、坚持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地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浮躁的根源,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因此,他们才那么不现实地希望找到一个方法,靠其迅速达成目标,完结任务,获得解脱。可是,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时间,而且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的阅读陷入了瓶颈,就是好像看了很多书,但是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一想到李笑来的这句话我就明白了,其实我的阅读量还是不够,在阅读这件事上,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
同时,我阅读的广度也不够。在书中,作者提到,他常常鼓励学生多读杂书,越多越好,因为读杂书会大大提高一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一种理解能力。
2、记录
遇到不理解的问题,遇到不确定的想法,最好马上记录下来。不一定非要马上获得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答案会在心中生根发芽。
2017年9月份开始写手账,开始更加全面地记录关于生活的一切,这些记录真的提升了我的生活幸福感。
3、列表
列表从来都是最有效的组织工具之一。
我现在写手帐做周计划就会采用列表的形式,将一周要看的书、要做的事都列出清单。在工作中使用列表能够避免遗漏琐碎事务,每做完一件事,划掉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4、制定流程
我觉得这个内容是我从业以来犯错、遭遇挫折的最根本的原因,可惜这个道理也只有等犯了错才能领会到。
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一个人在梳理流程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思考个中细节。有些人做事仔细,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很早就养成了这个简单的习惯而已。而另一些人,总感觉自己够聪明,却在实际工作中频繁出错,也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尚未养成这个简单的习惯而已。这个简单的习惯,日久天长,会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巨大的差异。观察一下身边的人,你会很容易找到无数例证。
5、交换才是硬道理
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要不断想办法运用心智的力量去识别那些死循环和恶性循环,然后在好像不可能的情况下跳出去。出者存,困者亡。
要想跳出去倒也简单。拿出一张纸,将其划分为左右两半,然后做两个列表,左边是“我有的”,右边是“我要的”,逐一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