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每一种心情,你都可以从诗词中找到,也都可以被其渲染或是改变。你可以陶醉其中,更可以被其所治愈。
开心的时候,唱诗词;郁闷的时候,读诗词;寂寞的时候,看诗词;欢聚的时候,吟诗词;得志的时候,诵诗词;不得志的时候,更要悟诗词。
现实生活中,如果你不得志,会是什么心情?又会去做些什么呢?
是一个人郁郁寡欢?找个朋友喝一顿酒,发一发牢骚?还是想去写、去唱、去画?或者是去做其他特别的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苏轼的这首《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看看东坡在不得志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又会做些什么呢?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此词创作于东坡被贬黄州时期,是他当时在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
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词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容量如此之大,堪为妙笔。所呈现的景象也是一派幽狭的气氛。词人身为罪官,才能无从施展,只有过着幽人一样的生活。这首《鹧鸪天》,若隐若现的写出了诗人的境遇。
开头两句,作者用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含意更为深邃。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如果没有其他的原因,生活在这样的境界中,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而去流连这里的景致。透过这种画面,便能隐隐约约的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懒、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词的下片作者又用自己的形象,对此作了生动的说明。
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这是词人生活的写照。但他表现的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是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自得其乐的隐者生活,还是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
“殷勤”二字,犹言“多承”。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
“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大概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也许我们不得志的时候也会有这种心情,想着不如去找个没人的地方隐居算了,但是,多少还是会有那么一点不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