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打开简书app,看到欢迎界面:创作你的创作这六个字,就有一种创作欲望从心底迸发出来,不得不承认,简书的slogan起得真好。
今儿咱就顺着slogan这点事儿聊聊。上个月单位组织的培训中,一位讲品牌营销的老师的观点我比较认同。他说,好的营销口号不一定要很高端大气文邹邹,真正能抓住消费者,深入人心的,往往是那些朗朗上口,能对消费者大脑皮层产生持续刺激的slogan,为了增加说服力,老师举了几个例子,分享给大家:
中国农业银行:大行德广,伴您成长
中国工商银行: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
中国银行:选择中国银行,实现心中理想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另外几个:
nike:just do it
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自然堂:你本来就很美
农夫山泉: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早期的:农夫山泉有点甜)
当我们看到后面这些企业的slogan时,的确会有熟悉的感觉,有些甚至可以脱口而出。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例子太有针对性,前面那几个印象不深的都是银行的,而后面这些都是快消品,不是同一类型,没可比性。这种观点乍一听好像有道理,但我们其实每天对银行的依赖、产生的交易,一定不比这些快消品多,换句话讲,我们在银行上投入的精力是多过这些快消品的。所以这些品牌在我们大脑里留下的印象,很大程度上都是slogan的功劳。
品牌如此,个人营销更是如此。当今的社交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曾经的笔友变成了微信好友,多种多样的社交方式让我们不得不提高社交效率。这时,个性化的标签成了社交配对的有效识别方式,相同类别的凑在一起,形成圈子,各种圈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关系网。在这张网里,我们相互合作,相互帮忙,慢慢的,每个人又在别人心中产生了新的标签,如果跟本身的标签相差很多,可能这个人就被扣上了不靠谱,不实在的帽子。所以,做好个人营销工作还是重要的,既要贴切,又要让人眼前一亮,还要带有少许的神秘感,让人有想了解的欲望。
今天就先到这儿吧,~具体怎么做我也在摸索,谨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评论,我们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