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荆州博物馆会说话

大湖之北 绝艳江陵

荆州 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

孕育了奇谲浪漫的楚文化

流芳百年 余韵悠长

从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到饮马黄河 问鼎中原

一个个辉煌王朝

一座座历史丰碑

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产

这里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这里是早期原始文化的孕育地

这里是一所聚珍藏宝的文化重库




01

战国根雕辟邪

长69.5厘米,高40.5厘米,

目前所见最早的根雕实物。

这件根雕虎头龙身,

四周雕有蛇、雀、蛙、蝉等图案,

呈行走之状,富有动势和神韵。

根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

以树根的自生形态为创作对象,

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处理,

创作出多彩的艺术形象作品。

既体现了作品的自然之美,

也展现了人工技艺的精巧。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

是人对自然关系的思考。




辟邪,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楚人信鬼神、崇巫观,

希望人死后精魂不要收到邪怪侵扰,

造型怪诞的辟邪自然成为镇墓之宝。

尖锐的形象夸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方寸之间,瞬息万变,

似静欲动的王者之势中,

喷薄着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利用树枝的走向,表现游动奔走情状,

非对称造型又给它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将楚美术中特有的真与幻,

意与趣交织的美学追求发挥的淋漓尽致。


02

张家山汉简

出土于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

竹简内容为汉代典籍,

涉及法律、军事、历法、科技等多方面。

其中著名的《算数书》,

是早于《九章算术》的古代数学佚籍,

详细收录汉初法律的《二年律令》,

对于汉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年律令》的发现使亡佚已久的汉律得以重现,

《奏谳书》则是司法诉讼制度的直接记录,

从中也可了解到秦、汉法律的实施状况。

《脉害》中一些疾病的名稻

也可与《五十二病方》对应,

《引书》是尃门讲述尊引、飬生和治病的著作,

部分内容与马王堆帛害《导引图》可相互印证,

《盖庐》是年代较早的兵家著作,

其中有明显的阴阳家思想。



古代文人雅士对竹子有着特殊的情感,

盛赞其“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的高尚情操。

透过镌刻在竹简上力透纸背的文字,

我们可以窥见两千多年前的社会生活,

其中涉及的管理及治理思想,

在今天还有所延续和发展。

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

饱经沧桑又历久弥新,

印刻在竹简上的文字,

是古人对社会生活秩序的思考。

一个个刻骨的符号,

串联起了过去与现代的历史轨迹,

两千年过去,沧海变成了桑田,

而那些文明的先声,

却永远飘荡在历史的回音里。


03

越王州勾剑

战国越王州勾剑,通长56.2厘米,

剑身近格有两行错金铭文,

每行四字,字体为鸟虫书,

释文为“越王州勾 自作用剑

州勾是越王勾践的重孙,

有着“天下第一剑”美称的越王勾践剑,

是一把胜利者之剑,

它打败了吴王夫差矛,

成为越国重新强盛的象征,

州勾是勾践之后,

国势最强、武功最显赫的君王。

剑者,百兵之祖

越王州勾剑延续了勾践剑的王者之气,

州勾用它吞并了滕、郯国两国,俘虏郯国君主鸪。



历经千百年的洗练,

今天剑身依旧光彩熠然,锋芒毕露。

凝视剑柄的凹槽处,

似乎能瞥见战场上浴血厮杀的痕迹,

凌厉的边缘处隐约显现逼人的剑气,

夺目的铭文暗示它不凡的身份。

唯有持剑者襟怀坦荡,浩然正气,

方能成就宝剑的不世价值。

纵然几经辗转,

冥冥之中尘封已久的剑魂,

似乎一直在传颂着万年越地长歌。


04

虎座鸟架鼓

这是一件东周时期的漆器,

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特色。

器物最下面是一个长方形的底座,

底座上面是两只小老虎造型,

它们背对背蜷卧着,头部微微抬起,

双眼圆睁,尾巴卷曲,憨态可掬。

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的凤鸟,

嘴巴微微张开,仿佛在引吭高歌,

两只凤鸟中间悬挂着一面鼓。

虎和凤通体髹黑漆为地,

以红、黄、金、蓝等色绘出虎斑纹和凤的羽毛。

全器造型逼真,彩绘绚丽辉煌,

既是大型鼓乐,也是艺术佳作。



凤飞九天,百鸟朝凤,

楚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火神祝融,

作为火鸟的凤便成了楚人的图腾崇拜。

在这一凤与虎的形象组合中,

鸣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

而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

反映了楚人崇凤鸟、向往安详的意识,

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

第23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召开之际,

中国与罗马尼亚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

中方邮票的团案为虎座鸟架鼓,

荆楚文化终于走上国家名片。

在地下浸润的漫长时光里,

部分零件已经腐蚀的不可辨认,

但是透过残留的纹路,

还可以想象到凤凰涅槃的惊鸿一瞥。

它已经两千年不曾发出过乐音,

时光之风微微吹过,

如今它行走在世界各地,

仿佛在继续传唱着古楚的盛世强音。


05

玉覆面

长20、宽13.9、厚0.23厘米,

与普通人面部大小一致,

用一整块墨绿色玉雕琢而成,

其中发、眉、耳、鼻及胡须为阴刻,

眼、口及鼻孔为镂空。

周缘有8个小圆孔供缝缀于冥目上之用,

刀法细腻娴熟,线条圆滑流畅,

出土时覆于死者面部,五官比例协调。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

唯一用整块玉做成的丧葬面具,

为中国最古老的整玉雕覆面。

古人认为玉可以防止灵魂出壳,

可以保证尸体不腐烂,

以玉覆面成为一种流行的丧葬文化。



精湛的刀工,娴熟的技术,

这件玉覆面仿佛为我们还原了,

几千年前人类的原始风貌。

当我们对着光源去看它,

好像是在同古人对话一样,

我们不禁偶尔遐想,

玉面具掩盖下的是怎样一副容貌,

又拥有着怎样一颗有趣的灵魂。

它在泥土下沉睡了几年前,

却一如既往的清澈透明,

透过那双深邃的眼睛,

我们看见了历史的沧桑演变。

我们凝望着玉覆面,

其实也在凝望着人类自身。


06

凤鸟莲花漆豆

通高25.9、盘径24.8厘米,

盛放腌菜、肉酱或调味豆的祭祀礼器

由莲花豆盘、鸟首、

鸟身、鸟爪与蛇身分件制成,

用榫卯连接和生漆粘接两种方法拼合,

被凤两爪抓的蛇尾细长上翘顶住鸟尾,

说明楚人已能较好地

运用物理学中受力平衡原理

全器器表皆髹黑漆为底,

用红、黄二色描绘花纹,

豆盘内髹红漆,

豆盘口沿外壁一周绘变形凤鸟纹和卷云纹,

莲花瓣上绘二方连续变形凤鸟纹和卷云纹,

凤鸟的身上绘龙纹、凤纹、

蛇纹、蟾蜍纹和鸟羽纹。

这件豆造型奇特在凤鸟背及尾上,

展现龙、凤、蛇、蟾蜍等物竞天择的动物世界。

装饰繁缛华美,设计精致巧妙,

其中彩绘表现出楚文化浪漫诡奇的特点。



楚,一个浪漫主义的民族,

不仅表现在诗歌艺术上,

在器物文化上也有鲜明的痕迹。

这件豆的主题是荷花与凤鸟斗蛇,

并以凤征服蛇为主旨,

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美

诉求安详和征服邪恶的心愿。

豆盘下方是一个神鬼莫测的世界,

高贵神圣的凤鸟征服了恶霸,

托举了豆盘上方的盛放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今天依旧,

是君子美好品格的象征,

展翅欲飞的凤鸟,

依然是楚人心中的文化图腾,

它已经数千年不曾盛放物品,

但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旷野,

惊动了千年时光的碧波。


07

木雕双头镇墓兽 

楚墓镇墓兽中造型最怪诞、壮观的一件,

似人非人、似兽非兽,

给人一种狰狞恐怖的感觉。

由实心方木底座 ,

兽和头部插两对成年鹿角组成,

镇墓兽背向的双头曲颈相连,

两只兽头雕成变形龙面,

巨眼圆睁,长舌伸至颈部,

两头各插一对巨型鹿角,

鹿角杈桠横生,枝节盘错,

转侧变幻,意象极为奇异生动。

通体髹黑漆后,

彩绘兽面纹、勾连云纹、几何形方块及菱形纹等,

显得神秘而魔幻。



古人认为阴间有各种野鬼恶鬼,

设置镇墓兽以辟邪 ,

护佑亡者灵魂安宁。

这种器物一般构思奇特、形象恐怖怪诞,

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巫术神话色彩。

不同时期的镇墓兽形态,

随着时间的不同略有些变化,

总的形象都是头插鹿角的怪兽形象。

楚人自古崇鹿,

认为其是瑞兽、仁兽而加以神化,

楚地自古巫风浓郁,

鹿还被认为是巫觋通天地的助手,

因为被赋予了更多丰富的内涵。

虽然现在已经“偃旗息鼓”,

但有时和依然青面獠牙的它对视,

心底总会油然而生一种恐怖感。

它曾经雄踞在墓室门口,

为众多珍贵的文物提供了一道屏障。

其实他的同伴已经长眠,

它依然执着的守护着历史的年轮,

淡看万载沧海成桑田,

兀自徘徊在岁月的长河中,

它活在过去,也活在现在,

一直活在两千年人类的记忆中。


08

漆凤鸟羽人

这是楚国巫风最盛时代最具创意的木雕作品

它长着人的身形,却有着鸟的尾巴和爪子,

腿上还依稀可以分辨出羽毛的麟状。

他站在一只凤鸟头顶,立在蟾蜍底座之上,

造型十分怪异奇特荒诞不羁,

蟾蜍代表月亮的精神和生命,

凤鸟是飞翔于天地间的神鸟,

羽人又是变化莫测的神人,

三者有机的结合,

呈现出一幅,

人们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图画。

寄托楚人遨游九天,羽化成仙的愿望,

是楚人浪漫思想和探索精神的真实再现。




山海经中曾有记载,在楚的发源地荆山

其神状皆鸟首而人面”,

发展到汉代,羽人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

他盈盈而立,高贵优雅

像是在仰望两年前的楚国天空,

时移世易,朝代更迭,

而他却依然保持着风中的姿态。

楚国人民为何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

也许漆羽人在默默告诉我们答案,

他们一直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才创造了如此灿烂瑰丽的楚文化。


09

虎座飞鸟

楚墓中出土的一种寓意性雕塑类随葬明器

它以生动别致的造型,

丰富的文化内蕴,

成为楚文物中最富特征的器物之一。

器多为木质圆雕,

亦有少量陶胎雕塑,

一般以蹲伏状的猛虎为座,神态威严,

虎背之上立有昂首展翅的长颈凤鸟。

凤身生出一对锐利的鹿角,

它摒弃了对自然物像的忠实摹写,

撷取不同物像的局部特征,

通过综合、变形、夸张等艺术处理,

将浓郁的理性色彩寄寓在超凡脱俗的奇特形像中。

整体造型奇妙,气势雄伟,

飘逸而不失庄穆,给人以神奇感,

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绝妙的艺术表现力,

堪称楚文化艺术的杰作。




同镇墓兽一样,

虎座飞鸟也是楚文化丧葬用器的典型器物,

具有超凡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巫术色彩。

关于其功能的分析也有多种解释,

有人认为凤背上的鹿角应为龙的象征,

从而构成龙凤共身的神物,

这一器物的造型是将虎作为底座,

正是楚人借凤以引诱所招之魂,

借龙以飞升上天,引渡灵魂。

楚文化里有很多丰富浪漫的想象,

他们不仅把现实社会写进诗歌,

也从未停止过对九天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他们和现代人一样好奇,

向往另一个世界,

向往美好与安宁。


10

虎尊 

长35、高21.8厘米,

整个器身作虎形,虎首微昂、双目圆睁,

獠牙利齿,四肢直立,短尾上卷,

脊背上有盖,盖顶的鸟形钮与虎背连为一体。

此器造型奇特,纹饰简洁,

虎尊形象栩栩如生,颇具兽中之王的态势。

器身饰以虎斑纹,纹饰华丽,

线条构图疏朗,大块布局,舒朗大方,

其装饰风格与商末周初,

神秘诡奇的风格形成对比。

反映出了当时审美的情趣与变化,

其造型颇有写实意味,

反映出这个时期江汉地区青铜铸造的工艺水平。

尊是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容酒礼器,

器形以类似壶的圆体尊和方体尊最多见,

青铜虎尊属于创新阶段新形制的青铜尊,

是一件罕见的艺术佳作。




商代和西周的青铜礼器,

形制奇特充满神秘感,

西周晚期的作品,

比较重视形制的轻巧和纹饰的简练。

到了春秋早期,

青铜艺术中人文因素不断加强,

工匠们为了突出清新、自由的新气象,

在造型设计中引入更加活泼的动物形象。

作为祭祀用品的虎尊,

被赋予了宗教内涵和神圣形象。

然而当今天我们凝望着它时,

却能感受到一丝呆萌和可爱。

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从未断绝,

数千年前人类的审美,

到今天也是一脉相传 绵延不绝。


11

旧石器时代模型 

如果说学会人工取火,

是人类成为万物之灵的开端,

那么学会打制石器,

便是人类历史的开始。

在乞存于自然到利用自然的转变中,

人类将自己从赤手空拳,

与尖牙利爪的猛兽的争斗中解脱出来,

祖先们得以释放自己并不发达的四肢,

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思考中,

人类从此变得高贵而优雅。




模型中的男子展示出自然而结实的肌肉,

也炫耀着今天丰硕的成果,

很明显劳动者的晚餐有了着落,

而家人早已备好柴火,

他的同伴正卖力的钻木取火,以备开厨,

一位稍显瘦弱的男性,正打制着武器,

这可是与野兽绞杀时最重要的倚仗。

就在这样的实践与传承中,

祖先的智慧、经验逐渐积累,

孩子懵懂的眼神里。

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的期望,

尽管未来虚无缥缈,

但是文明的火种却已悄然燎原。


12

牺首栖鸟兽面纹尊 

青铜器铭文中的“尊”,

是食、酒类礼器的共名。

而在古代,尊是最主要的酒器,

在神学色彩极其浓厚的商代,

虔诚的祭祀神灵十分重要,

而各类青铜礼器便承担了这样的重任。



兽纹,一般指饕餮纹,

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最大的特点就是贪食,

据说他之所以没有身体,

便是因为太能吃,而将自己的身体吞下,

后来它变成了贪欲的象征。

而将这种兽纹刻于酒器之上,

虽是为祭祀鬼神,

也有着求佑福与祓徐不祥的双重愿望。

此尊的肩部有三个牺首,

体现了商代中期铸造技术的发展,

肩腹部兽面纹精丽工整,结构紧密。

兽面纹一般指饕餮纹,

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

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饕餮纹是古代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

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饕餮纹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

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

制作精巧,境界神秘,

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13

彩绘龙鸟纹漆盘

汉代盛食器,木胎斫制,

外髹黑漆,内髹红漆,

盘内以浅红、深蓝、金黄彩绘龙纹。

间饰三只凤鸟,

龙的形态均作曲线形,

似蟠非蟠,似绕非绕,均作升腾滚动状,

三鸟均为黑色轮廓,

内圈中央的一只作站立状,

昂首曲颈,长腿短尾,

神态悠闲,另外两只遥遥相望。

一作鸣叫状,一作行走状,

全器色泽鲜艳,花纹绚丽,

构图饱满,形象生动,颇具艺术魅力。

漆盘上抽象的龙纹和凤鸟纹,

形态和表现手法已趋于简化,

所绘抽象云龙,形象洗练夸张,

是极为抽象的写意之作。

凤鸟工笔细绘,生动逼真,

是仿生的写实之作。

整幅画面龙舞凤鸣,相辅相成,和谐美观,

极具西汉漆器的装饰风格和特点。



一琴一鹤,素纱单衣,

古代人的生活总是精致而又简朴。

他们善于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变成器物、变成诗歌、变成历史。

在数千年前清澈的双眸中,

人的一切发明都应该具有美学意味。

在今天我们有时过着苟且的生活,

却自诩为精致的猪猪女孩时,

他们却早已把精致写在脸上,

印刻在漆盘和用具里,

把简单的日子过得有仪式感,

就是一种精致生活。



14

对龙对凤纹绢面绵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

发明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曾以"丝国"著称于世。

马山一号墓出土的服饰,

就是"丝国"的实物见证。

该服交领右衽、直裾,

面料为浅黄绢地对龙对凤纹刺绣,

灰白绢里,内絮丝绵,

领缘和袖缘均镶有动物纹复合组织绦带。

襟和下摆缘均用大菱形纹锦,

刺绣以锁绣为主,间以平绣,

构图浪漫,龙、凤形象大都作变形处理,

是楚人神奇浪漫艺术风格的典范之作。



锦、绣为古代贵重的丝织品,

该墓主人为楚国贵族女子,

该服颜色、纹饰、款样,

应蕴涵当时贵族妇女服饰的时尚元素。

其用料织造精良、色彩绚丽、纹饰浪漫,

堪为古代服饰珍品,

龙凤呈祥,千年华裳,

这件丝织品做工精湛,样式新颖,

反映了当时楚地超高的刺绣水平。

五千年前的风早已止息,

那随风摇摆的裙裾,

也曾惊艳了浩荡狡黠的时光。



15

夏代后期成型的酒器,

爵的整体造型舒展空灵,

其外形像一只雀鸟,

三足分向而立,便于热酒,

但是站成没有悲欢的姿态,

相互依存却从不依靠。

贵族们脆弱的骄傲又在这里显得高贵而冷艳,

爵身纹上奇特而庄严的兽纹,

透露出的些许霸气,将一分尊容筑成了定理,

贴和嘴型的爵口配上两根小柱,

满足了修着美冉的贵族人保持优雅的需要

另一侧好似扬起的高贵的头颅,

天生高人一足的他们,

仿佛就当是天地之间仅次于神灵的存在,

俯瞰终生。

如同迎风而立之时,衣袍微动的君主,

凭它见天浪涌,我自巍然不动。



但是要有人意识到,

这种眼高于顶的紫态便是在狂风中覆灭的开端,

早期的爵,爵身呈方形,

格外分明的菱角与庄严肃穆的外形告诫着人们,

森严的制度是王朝统治的根基,

也是他们享乐的保证。

但是贵族们逐渐发现圆行的酒器更加方便,

如同宴会时圆滑的态度可以超出法规的界限时,

享乐逐渐取代了规则,堕落也由此而始。

孔夫子叹到:觚不觚,觚也,觚也。

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每一次巨大的变革,也是新纪元的开始,

森严的等级制度被打破时,

后人们开始摸搜一种新的方式,

新的文明阶段就此拉开帷幕。


16

猪形酒具盒 

长64.2、宽24、通高28.6厘米,

全器为两怪兽合体,呈长椭圆形,

由盖、身两部分组成,

盖两端各为一怪兽,形状相同,

浮雕猪嘴圆眼,角上盘,耳后立,

头部有4个铜环捉手。

全器外壁皆以黑漆为地,

在其上用红、黄、银灰、棕红等色,

绘龙纹、凤纹、云气纹以及乐舞、狩猎场景。



这是战国时期出现的新式便携酒具盒,

用于盛放耳杯,两端握手有销拴固定,

它造型新颖,

盒身为双首连体的猪,

嘴、鼻、眼、耳都雕刻得惟妙惟肖,

还装饰了宴飨、狩猎等生活场景图案,

体现了楚人的世俗情致。

漆器最初仿青铜器,

后来逐渐走出青铜器的影响,

风格朝轻便实用的方向发展,

呈现出摒弃陈俗、追求个性表达,

与抒发浪漫情怀的造物风尚。

这件酒具盒小巧而精致,

两只连体的猪憨态可掬,俏皮可爱,

将猪这样的形象装点进器具,

反映了楚人的生活趣味。


17

陶塑小动物群

我的眼眉在岁月里涤荡,

我的唇齿在时光里迷藏,

生于泥沙之中,埋于尘土之下,

如今略显慵懒的四处张望,

当所有的等待都变成曾经,

我也会讲好多精彩的故事给你听。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最大的区别,

便是对工具的精心打磨,

不在只满足于生存的需要,

他们附上了那个时代最原始的语言。

演绎出最自然的艺术,

陶的艺术,是最原始的艺术。

瑰丽的想象力将双手从劳作中解放出来,

人类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

一个个精巧的陶塑动物

也是一次次与自然的亲切互动。

或许,当生存活出了诗意,

也就可以被称之为生活,

而当人类有了生活,

也就可以被称作人生。


18

红陶盉

新石器时代产物,

通高24.3、上宽9、下宽15厘米,

是一种温酒容器。

泥质红陶,小口、短流、长颈,

肩部有一扳,下部为三袋足。

上帝不愿教我如何站立,

就只给我粗胖的腿,

不过也正是因此,数千年的风霜,

未能将我击倒,

他们消磨了我原本光滑的模样,

即使这样,也不能低下高昂的头。



或许祖先们没有这样的考虑,

或许他们仅仅为了实用,

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

在与天地的斗争当中,

即使风刀雪剑,哪怕沧海桑田,

尽管风霜改变了最初的模样,

却从来都没有屈服于艰苦的时光。


19

铜人骑骆驼灯 

成于战国 ,高18.5cm,盘径8.8cm,

整器由豆形灯和人骑骆驼形灯座两部分组成,

灯身素面,骆驼颈下有斜线纹,前腿上有直线纹。

灯身与灯座可拆开,系分别铸造,

在荆门后港楚墓出土,

成于何地已无从考证,

但骆驼却不是荆楚产物,

这说明当时楚国与全国各地,

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毫无疑问,这位骑骆驼的青铜人,

不仅充当了楚国与其他国家交流的文化使者,

更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

穿越两千年的时光,

向我们展示着祖先的智慧与艺术,

他们曾经穿过漠漠黄沙,

也曾经行走在塞外江南上,

向寥寥故里展示着世界的神奇。

触摸不到厚重感的青铜像,

但却可以触摸的到2000多年前的大漠黄沙,

独自行走在漫漫的旅途中。

楚人的精神向来如此,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20

越王不光剑 

越王不光,

是越王勾践第四代孙,

越王州句之子不扬,即越王翳,

在位36年。

其统治时期越国是中原霸主,

但也是越国兴衰的转折点。

这把剑长59.5厘米,宽4.7厘米,

剑体狭长,线条规整,

剑刃至今仍极锋利,

格较薄,错金银鸟虫书,正背各有4字,

一边“越王越王”,另一边“不光不光”

剑柄之底刻有十二字,

但风尘的磨损早已经掩盖了它们的痕迹,

蜕去了当年的光芒。



这把剑形似越王勾践剑,

但与勾践剑的至今仍然光芒璀璨不同,

岁月已经在它的身上,

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痕迹。

从剑刃我们依然可以看出,

当年群雄争霸的惨烈,

但是那种剑指天涯,

号令四方的霸气再也找不到了。

成王败寇,

历史只记得胜者为王,

所以越王勾践剑依然绽放着光芒,

作为丢失基业的失败者,

他自然无法享受祖先拥有的荣耀。

于是,我们只能看到他的寂寞,

这把剑的寂寞,不只是王者的孤独,

也是那个年代,那个天下的繁华与落寞。



21

青铜鼎 

这尊青铜鼎筑于战国时期,

口径51.6、通高42厘米,

平折沿,鼎颈微微内敛,

比起中原鼎别具楚风。

腹部较浅,附有四个精致的龙形爬兽,

更独特的是平底,

鼎底下装三个兽面蹄足,

器耳、口沿、束腰凸棱及凸棱以上的器身,

满饰细密、繁缛的蟠螭纹,

凸棱以下的器身满饰蟠虺纹,

器底附着较厚的烟炱,

兽纹与装束便是楚国巫术的集中体现。

将早期的礼制与本土巫术相结合,

楚国的礼器不拘一格,形式多变,

没有完全拘束于条文限制,

极富浪漫主义的色彩,

如同《楚辞》的奔放与浪漫。

鼎的设计也体现各种美好的幻,

只有虎啸山林的霸气,也有狂放不羁的洒脱。

透过一尊厚重的青铜,

我们不难想象当时楚国的繁华与浪漫。

这种精神溶于血脉,并随时光的流逝而消散,

荆楚遗风,万古长存。


22

兵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终于威震中原,此后自是一家。

不论制度,文化都有自己的风格,

周室衰败,群雄逐鹿,

这时的楚国却偏安一隅,

没有多少人能够看出,

楚国国君韬光养晦的战略,

更没有人知道他,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的理想。



在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之后,

逐渐国富民强,有了争霸的资本。

黄沙万里起风尘,月映城垣碧水凄。

而在这段戎马征途中,

战士手中的刀戈戟刃布满沧桑纹路的刃口,

轻轻诉说着当年的惨烈与辉煌。

这些尘封与岁月的古器也似有了灵魂,

但永远倒在沙场上的战士,

多少成了雪夜不归人,

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中,

战士看到了功成名达的未来,

楚王看到了问鼎中原的希望,

总有人贪念王宫的繁华,

却不是所有人都能记起沙场的月色。

穿透黄沙的月光,

就散在锋利的刃上就印在征人的脸上,

就在这岁月长河中,

守护着当年王朝的那一幕旌旗飘扬。


23

人乘龙玉佩

成于战国早期,

长8cm,宽2.05cm,厚0.25-0.3cm,

表面黄绿色,受沁呈灰白色,

龙身呈W形,饰以谷纹、云纹和长尾涡纹,

龙尾上站立一人,双手抄于腹前。

人身着右衽小袖深衣,深衣上有方块形网纹,

玉者,国之重器,君子象征。

从旧石器时代以来,

玉就被赋予了众多褒美的寓意,

玉因外表纯洁润滑,

而显得雍容高贵,

被作为身份的象征。

又因外表温润实则坚硬,

拟为君子的美德,又常把玉作为君子的象征。



龙,是华夏的图腾。

相传,黄帝在治理天下,

国泰民安之后,乘龙而去。

自此,龙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

而在古代,也是帝王,是天子的象征,

可以推测,这枚玉佩是一块饰品。

乘龙飞扬,蔚然而立,

俯瞰众生,尽显王者霸气。

或许,这块玉佩的主人也在想,

有朝一日,壤平四海,并吞八荒

乘龙看世间繁华,站在水天的尽头,

触摸那日月星辰,还万民一个太平天下。





文 | 听雨轩 大橘

图 | 听雨轩  @荆州博物馆  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