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人在一生中大约会遇见2920万人。在我们每天面对的形形色色的人中,每个人身上都有着独一无二、属于自己的故事。在如今这个全民写作时代,我们热衷于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得多了,困惑就多了,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困惑就是——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
要写好一个故事,难,真的很难。这不仅对写作爱好者来说是个挑战,对成熟的作家而言也不是什么轻松的活计。但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人类热衷听故事,更热衷讲故事呢?
于是,由全球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领头,聚集了全美国在新闻和写作领域杰出的新闻记者、编辑和非虚构作者,以分享创作经验为目的,从如何寻找好的主题出发,涵盖故事撰写到出版各个方面,合体创作了这本书——《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一)人类天生喜欢故事
从小时候起,我们就是听着故事长大的。小时候听神话故事、童话故事,长大一点看寓言故事,再长大就爱上了小说,不管是浪漫的玛丽苏式言情小说,还是气概豪迈的英雄小说,都有广泛的读者。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喜欢故事。我们在故事中思考,并从中感悟这个世界的意义。
蒂姆·欧布里安在《负荷》中说道:
因为过去要进入未来,所以有了故事。因为在深夜里,你会想不起你是怎么从原来走到的现在,所以有了故事。当记忆被抹去,当你除了故事就再无任何可以去记忆、可以被记住的东西的时候,因为要有永恒,所以有了故事。
故事对我们的意义是非凡的,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与情感。就像《荷马史诗》,就是将历史与灾难用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一直流传至今,被誉为古希腊乃至西方最伟大的作品。我们国家有一些少数民族,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于是就将民族的历史编成故事,唱成歌,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经历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传承,故事被演绎得愈加精彩动人,看得多了,你就会发现,其实故事就是一个真诚的套路集合。
(二)故事是有套路的
故事人人都会讲,但讲得好不好,许多人都认为是天赋问题。说实话,天赋固然很重要,但后期的练习也少不了。
在《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这本书中,针对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作者们给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
0 灵光一现
当你没有编辑专门为你提供故事来源时,珍惜你的每一个灵光一闪。当有故事的想法出现时,马上将它记下来,它很可能是你下一个故事的主题,对于它,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努力将它实现。
另外,建议养成随手记笔记的习惯。遇到有趣的人或事物,或是对话场景,马上记下来,工具可以是纸笔、是电脑、手机上自带的便签等,它们会为你之后的写作提供不少素材。
1 故事结构的三个层次
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包含三个层次:叙事、情感、意义。
叙事是整个故事的外在,相当于故事的衣服,第一印象很重要,读者读不读这个故事基本取决于这件“衣服”;至于能不能让读者记住这个故事,甚至向亲朋好友“安利”它,就要看故事的内在——情感和意义了。事先想明白并规划好这三个层次,这个故事就已经成功一半。
2 先有结尾,再有开头
结尾的重要性是大过于开头的,亲测如此。
当你先有一个开头,往往写不到一半地方就会发现,跟当初设想的结局差了十万八千里,明明想写男女主角历经磨难,最后终于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最后却变成了男女主角历经磨难后男主发现女主其实是男的,最后两人拜了把子幸福快乐的相爱相杀过下去。
而当你先确定了一个结尾,开头不管怎么写,脑海中总有一个锚在,锚会帮助你走到结尾。
3 制造紧张感
作为一个故事,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都是基本操作,这其中,最让读者欲罢不能的就是阅读时产生的紧张感。
随着剧情的展开,读者会紧张主角下一步的遭遇,这便是紧张感。而紧张感可以通过改变句子的长短进行控制,长句子让读者慢下来,短句子则会加快阅读的速度。控制故事的节奏同理。
4 沉浸式写作
这点很多相关的书籍都会提到,要写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故事,写作者需要对自己的故事有充分的认同感,甚至有些角色就是写作者部分人格的放大夸张。
而故事中的场景在写作者眼里就是真实重建的:当时是什么季节,白天还是黑夜,室内还是室外……细节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进行描写,越细致这个故事就越有实感。
5 一旦开始,就不要停下
很多人都会有“开头强迫症”,就是写了个开头,不一改再改,改到自己觉得满意了,就没办法写下一段。这也奠定了很多故事出生即夭折到命运。对此,大牛们的建议就如小标题——一旦开始,就不要停下。
不管开头写得好不好,埋头写下去就是了,开头可以回头再改,灵感丢了就很难找回来了。一旦写作中途需要暂停,也要给后续的内容做个小结提醒,让下次续写时不至于卡住,可以流畅地写下去。
(三)故事也是真诚的
一个好故事往往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套路组成的,它们都是前人在创作过程中摸爬滚打进而得出的宝贵经验。
有了套路,意味着你已经具备写出一个故事的能力。这里的套路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端看使用套路的人怎么用。运用得好,那套路就是技巧;如果只是单纯凭借着套路写出标题党这样的文字来,那故事便不能称为故事,只是一堆套路在开会而已。
要想写出好故事,我们需要在套路里加一些东西——真诚。
情感是故事的内核,读者需要在故事中找到共鸣。叙事只是告诉读者在某个地方发生了某件事情,但这件事情却与读者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故事中的情感内核就是给读者一个读这个故事的理由,让他们能对故事表达的情感感到感同身受,这很不容易。
意义是故事的本质。故事有了情感,还需要能让读者从中有所收获。细数从小到大听过看过的故事,有印象的都是背后蕴含着某些人生意义的故事。比如吃了毒苹果的白雪公子因王子的真爱之吻而活过来、诚实守信的青年最后在河神处获得了金银铁三把斧头等,这就需要写作者在写作中发现意义并将它渲染到故事中。换句话说,你想表达什么感情、想传达什么理念,那就将它揉进你的故事里,不需要刻意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明了。
这需要写作者对故事至始至终都抱着认真的态度,只有你认真对待你的故事,读者才会也认真对待它。当你将炽热的真诚倒进故事里,总会有对的人被你的故事触动,进而着迷。
此外,一个故事在真正面世之前,会经历数次的大改,无数次的小改,成功的作家可能初稿写得一般,但却能硬着头皮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打磨自己的作品,直到作品中再无一字一句可以再修改。正所谓写稿容易修改难,能坚持下来,并最终走到出版面世这一步,写作者无疑是成功的,更是真诚的。
许多人渴望一个好故事,更多人渴望写好一个故事。《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这本书干货满满,除却理论层面的解释,更有许多写作技巧上的讲解,将它作为工具书,在写作遇到疑问时翻一翻,会有新的发现等待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