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说: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其实,生活若没有仪式感,和苟且又有什么分别?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最能体现仪式感的莫过于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的各种节气还有节日。因为过一个节就意味着可以吃一顿好吃的,看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型晚会。
现在的我们,为了追一个梦,固执地背井离乡。穿梭在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中,每天上班下班,来来往往,在格子间里敲敲打打,拿着比起房价物价九牛一毛的工资,兢兢业业。孤身一人蜗居在不甚温暖的出租屋里,本以为可以卸下一身的伪装和疲惫。然而,某个合租者阴晴不定、随时发作的坏脾气,又或是隔壁争吵喧闹的声音,将夜晚独有的宁静打破。无奈地对自己说,算了,睡一觉,随他去吧。
然而醒来发现,新的一天又是在重复昨天的一幕幕。就这样日复一日,身心疲惫不堪。嘴里骂着这个操蛋的社会,内心依旧遥望着不知何时能抵达的远方。
记得在大学的时候,我的好闺蜜大镜子很会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比如,如果明天我们说好要去逛街,她会从今天晚上就准备行头:明天有太阳温度高,衣服穿简单点,一条连衣裙最好,既方便试装又凉快;鞋跟不能太高,不然很快就累了;哦,对了!一定要带遮阳伞、防晒霜,包包就拿个大一点吧!
如果周末要去骑自行车或者徒步,就变成了另一个画风。休闲混搭,帽子墨镜,还要拎上背包,装瓶水备用。
就像马上要到来的圣诞节,对我们而言就是“剩单节”,即便这样也一定会被她拉出去。再不济,我们就四个人组团,承包一下食堂小灶。
作为以实用主义为主的女子汉的我,刚开始觉得真麻烦、太矫情。大镜子忍吐槽说:“你这个人真的好无趣啊!”
后来,在她强大的感染力下,我被改变了。因为从这些细小而琐碎的仪式中,获得了一种满足感,而这种体验让我觉得快乐。
《小王子》中狐狸有这样的一番话来解释“仪式感”:
“你最好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时间来。”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 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 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个日子区别于其他日子,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其中的两个词就道出了仪式感的要义——区别和不同。
一个同事的好朋友尚小高,是一个非常清新脱俗的姑娘。翻开她的微博发现,大多是她的早餐照片,发布时间基本稳定在8点到8点半,不论工作日还是周末。同事说,尚姑娘一年前就开始为自己做早餐,她还为自己的日常饮食定了一个主题——“一人食”。
她发的照片很多,餐具不只这一种,桌布也不止一块。开启尚姑娘每一天的钥匙,就是一顿清新可口的早餐(至少看起来是这样)。
这是我随意找出来的三张照片,看起来很小清新吧。餐具是简约的风格,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还能发现三张图中筷托都有两种。其他的上百种作品中,从盘子到碗,从水杯到茶壶,粥还有汤,都有一套专属的餐具。
我们都说感情需要仪式感,需要好好经营。其实生活也一样,为每一天注入一点新鲜,增添一个仪式,我不知道你的远方有没有诗,但最起码,这样的眼前不会只有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