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海
文:Recycler
28/375.1531
简版:看多了,想多了,也就平静了。
之所以想成为圣人, 是因为现在还是小人。之所以想成为君子,是因为觉得自己还是流氓。之所以相当好人,因为我还是坏人。省去冠冕堂皇的借口,我就是坏人。为什么说我是坏人呢?因为漠视了他人是生死。
最近在某公众号上看到一则引用的短文。大意是说,面对死亡就像在海面上遇到海浪,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遇到一次,对于海浪,不得不面对,即会感受到海浪带来的痛苦,又要回想到海浪之前乘船的喜悦。不能逃避,又不能接受,只能接受。因为还要坚持的活着。
这则故事,这则比喻,对错与否。我只看到某些地方的不恰当的地方。对于把死亡比作海浪,我还是认可的。死亡一波又一波,海浪一浪又一浪。对于遇到海难的人,不得不面对。然而对于海岸上的人呢?海浪只是一种类似于日本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一样,只是一种艺术。看时间长了,久处其香不知其味,再美的艺术也就索然无味了。就算是威胁和恐惧,就像是恐怖片,离自己太远,也缺少一份心惊胆战,时间久了,也会淡化。
六七岁就去河边亲见满是鲜血的死囚,之后,从影视中看到太多的喷血的场景,久而久之,有些麻木了。我想这只是影视作品,毕竟距离自己有点远,如果发生在近身,还是有所恐惧的。以至于,对于陌生人的死漠视,就像看电影一样。
每逢阴天,总会有熟知的人告别这个世界。难道是年纪和阴天有关系吗?以至于,阴天下雨,我就习以为常,只能自叹,又会有一个熟人离我们而去。习惯了阴天,也许是习惯了死亡。
有人总结,人生是一个不断赴宴的过程。赴婚宴,赴满月宴,赴亲朋家人的白宴,赴亲朋子女喜宴,赴亲朋孙子满月宴,赴亲朋白宴。不断的吃,不断的接受喜和悲,时间长了,只注意吃什么,喜或悲也就不在意了。
前些年,有则新闻,有个老人去世了,好像是以拾荒维生。赚了点收入都帮助了贫苦学子。几十年救助了不少大学生,做了不少好事。以至于,在他去世的时候,数千数万人前去缅怀。
我在想要是有人曾为我付出过,我会为他难过吗?就算是没有付出过,但是本职工作是为大众服务。我会为其难过吗?
因为我是坏人,我想我不会。因为,我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所做的事,都是自己所喜欢,或是为了生存而做出的选择。简单的说,就是我愿意,哪怕是面对死亡。谁人不是?明白了这个来龙去脉,谈何感激呢?就像是我,我做事,我为人服务,只是因为我喜欢,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许。别人是不是这样呢?也许有人做事是为了满足被别人称赞的虚荣心。虚荣心对我来说,分量太轻。真不如我自己选择做自己做充实有意义的事。其实前后都是一回事,虚荣心而已。然而总觉得无私奉献比所求回报高大尚而已。
是不是所有的英雄都是以无私奉献为人生准则的呢?真不知道,也许还掺杂着为了面子的成分。人,也许就是一半一半吧。作为一个坏人,我更情愿相信,人是无私奉献的,不计报酬的。由此,我才能作为一个坏人,不必心怀感激。
周瑜打黄盖,各得所需,应该互相感谢,互相亏欠而已。何必成了单方面的亏欠和感激呢。我这种坏人的思想很多人不认同,毕竟还有感情在,还要知恩图报,要不然有愧于心。
我这种坏人的思想,应该属于庄子鼓盆而歌的那种思想。对生死有一套自己的认知,非同与常人。并不是说我的思想好,别人的思想坏,都是在自己的人生中选择了一种自己最能接受面对生死的态度。有人喜欢海浪并承受海浪。而我只是喜欢平静的海面而已。海面不可能平静,既然处在海上,随时面对海浪。只是不去期待不去欣赏不去害怕更不会难过,平静的只是心境而已。
之所以平静,是因为具有坏人的小心眼,把事情想的太罪恶。死亡一旦大喜大悲,就会成为有些人获利的工具。因为大众还是充满了想获得喜悦和希望的念头,哪怕隐藏着恐惧和痛苦。作为一个自由的坏人,不会被有些人牵着鼻子走,故作深沉,保持平静。不牵谁的鼻子,也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也许就是一个坏人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