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卷毛维安这样评价过自己的20岁,“我今年20出头,觉得自己忙,茫,盲”。
初读时并不理解,20岁的生活,多美好啊,可以在脸上涂涂抹抹不怕被骂,穿以前不敢穿的高跟鞋,坦坦荡荡地和喜欢的人手拉手,不再有人管束,终于自在了,成为大人了。
可是现在,再有一个月就20岁的我,亲自打破了自己的幻想。高跟鞋依然不会穿,男朋友依然不存在,脸上倒是多了因焦虑和熬夜憋出的痘痘。
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天提到了今年大大小小的考试,不由一阵心紧和焦虑。我说“第一次有时间真的不多了的感觉,20岁的生活真的太难过了,不仅要考虑现在,还要考虑未来。”
我还是迎来了所谓的“二十岁焦虑症”,没有爱情也没有面包,没有能力也养不起自己。
-02-
上第一节公共关系课时,老师问我们毕业以后想干什么。
因为专业原因,有人回答准备考公务员,也有人要考研,还有人愣了两三秒后尴尬地笑说“我也不知道”。
轮到我时,我说“还是先考研吧,没有考过的话会想去文化传媒类公司做新媒体运营。”
“那你的意思是,你觉得自己的文笔还不错咯?”老师接着问我。
我有些尴尬,听到朋友在下面替我附和,也硬着头皮点了点头,说“还可以吧。”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说这话时底气有多么不足。跟曼曼说自己超羡慕那种趁喝咖啡的空就能推出一篇文的人,我却不可以,我要花好久的时间去构思,要在大半夜室友都睡着的时候去找灵感,再熬着写出一篇自己还算满意但拿不出手的文。
问过同学之后,老师会到讲台上,顿了一下说“按照往年的考研过线率,一个班里到最后或许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同学能够考研成功,公务员考试,搞行政的人太多了,热门岗位竞争率是千分之一,公司面试都是择优录取,现在你们一二十了,还有一些人甚至连以后干什么都没想好。每年本专科毕业那么多人,你们要是没有实力,凭什么跟别人争,永远不要以为你是幸运的那一个。”
话刚落音教室里瞬间多了议论声,我跟同桌互看一眼,一脸苦笑,没错啊,我们只是普通二本学校的学生,浑浑噩噩地学着行政管理,专业性知识一问三不知,没有强项,没有能力,凭什么跟别人争。
这些话无疑打破了我们为自己编织的安逸圈,把我们一个一个揪出来,毫不留情地指出我们自以为藏得很好的侥幸,再用一盆冷水从头浇到尾,说你看啊,这才是现实。
-03-
我曾做过一个话题征集,问有没有哪个瞬间觉得生活很难。
一位学长说,“没钱的时候感觉生活很难,特别是既需要钱做某些事却无能为力的时候。”
说一下这个学长吧,他今年大四,是我们院青协的创始人,元老级人物,因为工作关系我们互加了好友。印象中他是个很牛的人,成绩不错,性格很好,能力很强,曾经在一家考研机构做代理人,做活动拉的几起赞助商家还是看了他的面子才同意跟我们合作。
不知道为什么,当一直觉得比自己牛的人提到生活说没钱的时候我莫名心酸,截屏这条回复在相册里一直舍不得删,其实我们都一样啊。
二十多岁的我们处在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年纪,不好意思再理直气壮地伸手向爸妈要钱,自己却又没有能力养活自己。
前段时间奇葩大会火了一个月入十万的00后姑娘,她受到瞩目的点不在月入十万,而在她是00后,今年才17岁。
更早的时候网上火了一张年龄存款标准图,图中显示98年,存款6千,交通工具公交车。
不好意思,别说6千,我现在连丢了一个橡皮筋都斤斤计较,出行不坐四轮公交只骑单车(虽然我真实并没有穷到一个橡皮筋都买不起),贫穷的日子真的太难过了,更有网友大呼“我给同龄人拖了后腿”。
以前不愿意提钱,感觉很市侩,现在才明白那不是市侩而是长大的一个标志,是生活的底气。忘记在哪看到的一句话特别喜欢,它说“我努力赚钱,是为了给父母买他们喜欢的东西而不用和谁商量。”
二十岁了,计划的未来不敢太大,因为怕失望,又不舍得太小,因为不甘心。
-04-
在百度搜索栏里打下20岁,推送的有“20岁做什么,可在5年后受益匪浅”,“20岁焦虑症”,“20岁应该明白的道理”,“20岁必备的技能”······
实不相瞒,我是个鸡汤爱好者,喜欢看鸡汤,收藏干货,羡慕别人闪闪发光的经历,打着鸡血大喊加油。可是为什么我明白了这些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反倒变成了只会空说大白话执行力为零的嘴上勇士。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因为一直在跟别人比较,却始终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瑜伽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练瑜伽最忌讳的就是跟别人比,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与自己交流,跟自己比较,生活也是这样。”
也许有一天你会明白,这些焦虑和无助都是长大必经的关卡,生活没有暂停键和快进键,我们只能一步一步地走。
未来很远,现在很近,不如就先找一个点去努力一下吧,今天比昨天好,今年比去年优秀,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坚定地走着跑着,含着热泪,咬着牙齿也不要停下来。
爱情总会有的,面包也总会有的,所以请一直跑下去,也许跑着跑着就跑出了这时的不堪和焦虑。
毕竟我们才二十出头,来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