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后,“不止,是李健”世界巡回演唱会将会抵达昆明站,这是他出道18年来的第二次世界巡回演唱,在这18年期间,李健被越来越多的标签覆盖,“学霸”、“段子手”、“低调内敛”、“秋裤男神”、“行走的弹幕”……在被贴上标签之后,他的名字便和“文艺”、“浪漫理工男”、“冷幽默”联系在了一起,甚至在一部分人看来,李健成为了他们的“男神”。
在突如其来的称赞下,李健却难得的保持着冷静,他说把媒体为他塑造的人设缩小20倍之后,才是真正的自己。
“其实我特别害怕别人把我说成一个多么高尚的人,因为我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中国人最喜欢造神,而且喜欢毁神。”
在这个充斥着浮躁和功利的时代,李健却出乎预料的清醒而冷静。
的确,最开始他只不过是一个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黑龙江小孩罢了。但李健幸运的拥有了一个愿意支持他,并且花费两个月工资为他买红棉吉他的母亲。
后来,这种幸运被一路保持下来,让他因为才华在夏令营中获得清华保送资格;毕业两年后重获机会以“水木年华”的身份出道,并在短时间内斩获“十大金曲奖”。甚至在他退出组合后依然能有机会发布专辑,举办巡演,一路以歌手的身份前进。和绝大多数默默无闻,在黑暗中挣扎的同行相比,李健称得上是一个幸运儿。
2010年,《传奇》被王菲翻唱,一夜走红,这也让站在歌曲背后的李健变得小有名气。而5年后的《我是歌手》更是让这个40岁的浪漫理工男又一次幸运的获得了掌声。这一切当然离不开运气的成分,但也绝对不止是运气这么简单。
在因为综艺走红之后,李健选择了离开,他借着工作的机会出国旅游,避开了成堆的广告、采访和代言活动。有人说他为了表现自己的不同故意清高,而他对此的解释是:“不希望时间被无关紧要的东西消耗掉, 要保持创作的时间。”
过多的社交、不必要的商业活动、名利、金钱,这些在李健的生活哲学中被划入了“无关紧要”的范畴,对他来说,享受生活、阅读、专注的创作似乎更加重要。于是他拒绝饭局、减少社交、不使用微信、甚至是故意将自己“边缘化”。他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让那些专注于音乐的时间得以保留。
一个记者曾这样描述他所见到的李健:“太阳不下山,李健就这么坐着。吉他放在墙边,但他还没空练琴,而是坐在工作室楼下的咖啡馆里,喝了一杯气泡矿泉水,又喝了一杯咖啡。两天前,他才刚刚拒绝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周年庆典演出,原因很简单,他要去健身。”
听上去,李健十分清高,且不食人间烟火。但实际上,你也可以说他活得十分清醒,并且明白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不论有多大的名气、多么丰厚的财力,任何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创作者学会拒绝是一种自我保护。尽量减少一些大而无当的虚荣,尊重和爱护曾经拥有的日常生活。”
这是李健与世界保持的分寸和距离,相比起快速的上升到事业顶峰,他更愿意隐藏在生活里,当一个旁观者。正是这种距离感,让李健身上少了些咄咄逼人的气势,他宁愿躲在自己的构建的精神世界里享受生活的乐趣,旅行、阅读、思考、然后自然而然的创作。
“人没有说为什么而生,为什么而生的人其实是悲剧的。”他不会为了追逐什么而活。在他看来,人活着是为了享受生活,生活本身的地位应该是至高无上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李健愿意把大多数时间都投入到自己独立的生活中。他把名利都归为伪名利,“真正的生活还是日常的本质。舞台是一个幻象,生活是现实的,你怎么能把梦下载到现实中?所以我觉得应该忽略工作的重要性。”
从十几年前因为音乐理念不同而退出水木年华,到如今拒绝不必要的饭局和商演,李健似乎一直在朝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前进,阅读、旅行、创作、健身,他运用那些距离感和分寸将自己隔离在娱乐圈的喧嚣之外。
但在这个努力塑造出清醒和理智的人身上,你同样能看到矛盾。他拒绝名利、商业和金钱,但在现实中,这些的确都是他所拥有的。
李健肯定一首歌的商业价值,他认为这是市场接纳自己的标志,但他也明白赚钱不应该是音乐人的第一目的。当年的《传奇》在创作8年之后才被王菲翻唱走红,这让李健始终相信好的音乐会经历住时间的筛选,最终赢得市场。他难得的清醒,在于他能精妙的把握住自我与外界的分寸,不咄咄逼人的争抢,却也不始终将自己隐藏于黑暗。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当然也可以把它看做是李健与外界的妥协。
这是一个流量小生已经极其饱和的时代,在那些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流量明星中间,人们渴望看到不同和差异,而李健一直以来的人设却恰好满足了这一点。高学历理工男、内敛谦虚、幽默风趣,不过分讨好,又一直保有自我空间......在喧嚣浮躁的娱乐圈,看惯了急于求成的年轻偶像,自然会被李健身上的这些克制和内敛所吸引。
但他又并非像绝大多数媒体所宣传的那样沉迷于自己的音乐世界,与世隔绝。从2001年出道至今,李建参加了数档综艺节目,出现在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成为选秀节目的导师和评委,直到4年前因《我是歌手》而一夜走红。在塑造自知、克制、内敛而谦虚的人设同时,李健的财富也在商业市场中迅速聚集。
相比起那些完全沉溺于音乐,几乎与世隔绝的人来说,李建身上多了些世俗气息。他没有窦唯对音乐的笃定与自信,能做到完全抛开名利,不取悦听众的独立创作。他也不像同时代的朴树那样,沉默而细腻,出道20年仅推出了四张专辑。李建一直在自我与商业之间妥协着,保持着一定的创作频率,拒绝被奉上神坛,但也绝不在观众的视野中消失。
回归作品本身,他的音乐和他所渴望的理想生活一样空灵、安静。这其中当然不乏能够触及人心的优秀作品:《当你老了》、《贝加尔湖畔》、《异乡人》、《车站》......但和同时代的许巍、汪峰相比,如今的李建真的能创造更多的音乐价值吗?
那些安静的旋律和吟唱,难以像摇滚乐一样振奋,却也不像流行乐一样上口,甚至在很多时候比不上李志和宋冬野的民谣更深入人心。
李健渴望的理想生活是平静惬意且自由的活着,这一切的前提当然离不开足够的经济支持。一旦和金钱联系在一起,那么音乐创作就很难与商业无关,事实上,商业和自我之间要想达成绝对的契合,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游走在商业与自我之间的平衡,本身就充满了功利的味道,李健精妙的掌握住了距离和分寸,停留在喧嚣和热闹的边缘,在这个浮躁而功利的时代难得的保留住了自我的空间。
他渴望变得“清高”,远离金钱、利益、世俗和喧嚣。但另一方面,他却又不得不为金钱低头,接综艺,上节目,成为一个拥有流量的明星和偶像。这恰好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李健在无数的距离和分寸之间,终于活成了他想要的样子。或许这就是他所谓的理想生活。
这是某种迎合时代的“清高”,它让李健以内敛而谦虚的姿态呈现在商业面前,但“清高”和商业本就是两个互不相容的方向,那些主动的“边缘化”、低调而自知的言论,在综艺和选秀节目面前变成了讨巧的人设,这像是用一种新的方式,从旧的商业抵达了另一种新的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