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时光(一)
许多年前,在华山看过一次日出,和妈妈妹妹一起。
我们下午四点左右从西安出发,大约7点左右到达华阴县。小县城不太大,和赫赫有名的西岳华山有些不相配。在华山脚下,我们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了,旅馆老板娘非常热情,给我们介绍说,来这儿的人基本上都是晚上爬山的。
晚上爬山,我有些诧异。西岳以险著称,晚上爬不危险吗?老板娘笑笑说,爬了你就知道了!
在房间里歇息的时候,听到外面同一个旅馆的住客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呼唤着同伴,商量着要出发,那时候天刚刚黑,大约八点左右,许多人已经出发了,还有些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小院子里非常热闹。
到了夜里10点左右,我们在房间里呆不住了,也加入了爬山大军。一路上随行的有许多小伙子,边走边唱,说着许多俏皮话…欢歌笑语在夜晚的山里格外的响亮。
走到回心石,我觉得我的体力已经耗尽了。前面上山的小道非常窄小,大约一人张开手臂,就能同时抓住小道两旁的铁链。小道旁隔一段会有一盏路灯,就着昏黄的路灯向上看去,一阶一阶的石阶延伸上去,没在黑暗里。
回心石位于陕西南部的华阴县,属华山一处景点,过青柯坪,转弯、过桥,上陡坡之后,会发现有一大石壁上篆刻“回心石”三个大字,何时何人所题刻,无从考证。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这里距山门口已五公里之多,虽然一直走在峪道,但坡陡路长,人却很累,到这里才算真正开始上山,况且眼前就是又陡又长,又窄的千尺幢,百尺峡,势如刀削,天开一线。游人到此常常畏险不前,许多人因而原道返回,因而取名“回心”。
看不清路有多长,也不敢回头,只能闷头向上爬,不知不觉竟爬了一夜,到达北峰的时候,夜色已泛白,天渐渐亮了。周围的景色慢慢地清晰起来。
云台峰,是华山主峰之一,海拔1614米。此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得名。因位置居北,又叫北峰。当年“智取华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华山日出的最佳观景点是东峰朝阳台,可是我们只爬到了金锁关,太阳就已经远远的从东峰冒出头来,周围一片橙色,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木都镀上了一屋金光,华山独特的山石在金光的映衬下,高直耸立,雄奇壮观。山上非常冷,虽然是八月,可是有不少人已经披上了军大衣。
那时候妹妹还很小,大约在上小学,依稀记得剪着短发,很会摆姿势,照出来的照片显得腿很长,可现在已经有孩子了,时光飞逝啊!
金锁关石阶两旁锁了很多铜锁,据说锁有两种,一种是平安锁,一种是情侣锁。妈妈给我们姐妹俩买了一把锁,把自己的心愿也锁在上面,当时不懂,现在却更能理解一个当母亲的心了。
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杜甫《望岳》诗中“箭栝通天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所以有“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的”的民谣。
过了金锁关,我们继续向上爬,先去了华山南峰,记得当时爬过一条竖直的铁链,有个小姑娘堵在铁链上不敢上也不敢下,急得直哭,还有人说,上面的铁链有松动,吓得我们也止住了向上爬的冲动, 索性停下来,坐在一块山石上,用目光游览了其他诸峰。
南峰海拔2154.90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登上南峰绝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举目环视,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绵,尽收眼底,使人真正领略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享受如临天界,如履浮云的神奇情趣。
下山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要晚上爬山了。向下看去,坡陡七八十度的样子,数不清的石阶向下延伸,一眼看不到头,感觉自己一不留神就会掉下去,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爬上来的。
如果现在站在山脚,看着如此陡峭的石阶,绵延不绝,恐怕就会心生退意,选择坐缆车了。这景象也让我想起不知道在哪儿看到的句子,“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很符合当时的心境。
闷头赶路,你也许会冲破樊笼,看到不一样的你。
下山很快,路遇了晚上一起爬山的几个小伙子,互相交流了一下,他们愉快地告诉我们,他们征服了华山的东南西北四座山峰,言语里满是自豪,我们也被感染,一路唱着歌就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