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将近一年远离了国内的焦躁和快节奏,却被一个猎头电话打破了平静。可能是来提醒我该收拾心情,面对回去后的生活节奏吧。
我忍不住想要写下这篇日记,是想以现在平静的心境给未来自己的提醒,因为人在长期处于快递旋转的漩涡里,难免会失去初心。
这些年,多少也接触了不少这个职业的人,但大多给人的感觉都不太正面,或者说并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市场风气把这个职业变得怪异。从自己是个傻白甜认为猎头是为我们推荐工作开始,到备受各方打击嗤之以鼻,到自我沉淀思考,到慢慢看清自己看清别人,也让我学会怎样博弈。
当然,自己是怎样的水平,可能也只能遇上怎样水平的job seekers,这也算是我自我鞭策的动力。然而,在这个功利,焦躁的职场,只有“符合标准”才能适应“潜规则”,这很容易让求职者变得容易妥协,不自信,甚至委曲求全。
HR有各自的标准,学历背景,过去工作过的企业名声,你换工作的频率都要符合他们的“标准”,而招聘顾问就会根据用人的要求把候选人分为三六九等,贴上价码。很难说猎头真的会根据你的职业发展要求来为你推荐(事实上我从不认为),规则是希望将符合“条件”的人输送到对等价码上的一种“算法”,而我们变得越来越服从于“规则”。
“哎呀,老实说,你gap的时间太久,HR会认为你没有连续稳定的经验,而打折扣。” “你过去的工作和现在的公司背景相差很大” “你为何最近换工作比较频繁。。。” 听了太多这样的话,我们慢慢知道,工作不连续做个两三年不能轻易换,门不当户不对的也别存太大幻想,他们既要你忠诚,又要你灵活。。。一切的规则都只是在模凌两可之间,一切还得看“缘分”。
我不想再为“规则”改变自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重要的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自我定位。太过于阿谀奉承委曲求全的态度,反而招来对方的不屑,还不如坚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明确自己的方向,和则握手,不和则再也不见。
我并不认为,有能力的人才非得靠猎头才能标榜自我的才能,相反,一个人的思维维度和内在素养,并非看个履历,一个电话就能了解。如果对方急功近利地只为“推销”,不如就当接到一个广告电话,而懂得看人识人之人,必定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接触人才。所以,千万不要被猎头或HR随便的点评打击你的自信,赏识你的人不会通过第三方来了解你,在我看来,愿不愿意花时间来沟通才体现双方得诚意和尊重。
很多人会说,现实即为现实,不得不为房租,为生存,为家里的一切开支妥协来获得一份工作。而我想说,除了自我提升以外,跳出世俗的标准,不被“规则”束缚,才能掌握博弈的话语权。简单来说,了解对方的需求,但避免被对方拿捏到你的弱点,给自己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会让自己的职场生活更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