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这个笔名是前几天参观鲁迅博物馆时发现的,它赫然列在那张表格上的第一个,是鲁迅在上海居住期间使用过的上百个笔名中的其中一个。
喜欢“中拉”这个笔名,一是因为它曾经属于鲁迅,不过现在它属于中拉。没人规定鲁迅使用过的笔名别人不能用。再说,又有几个人知道鲁迅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笔名呢?人家都知道他叫鲁迅,没人知道他是中拉。二是,这个名字简洁,一向喜欢简洁的名字,不喜欢那种长长的网名,大概也有一种虚荣心在驱使。就算以后写出点什么,也是不大愿意让别人感觉自己是个网络作家。三是,“中拉”这个名字够酷,并与“娜拉”有一字相同,中拉做不了激进的出走者,做个步其后的“中拉”也不错。娜拉出走后不是最终还是回来了吗?中拉也许根本就不想出走,但她内心一直在路上。
在简书沸沸扬扬两年多,至今变身为中拉,意为要在此重生。在这里,想写出一些有质量的文字,也想以中拉而出名。大凡写东西的人,没几个不想出书成名的。既然鲁迅没有因此名而成名,那么就让中拉沾些鲁迅的光。但是,中拉并不太想被时代裹挟,写些鸡汤,更不想用写作来换钱。文章沾上铜臭气,毕竟不会是什么大好的文章吧。
中拉是谁?自己也不知道中拉是谁?中拉只是想在这里写故事,她不需要粉丝,不需要点赞,不需要进什么写作群,她就想在这里默默地写。她不想让别人知道她是谁?甚至连注册的手机号也不属于中拉,她没办法在手机上看到在这里写的文章。
那么,中拉想写什么?中拉只想在这里写故事。中拉一直喜欢看故事,她搞不清故事和小说有什么区别,大概故事的范围更广,可以虚构也可以非虚构,而小说必须是虚构吧。她想写出内心的真实,不管是虚构还是非虚构。中拉以前,她不敢玩儿命写。
这几天,中拉一直在阅读“简书2017年10个好故事”,她最喜欢的一篇是非虚构的故事《一个女编剧是如何穷死的》。她发现好看的故事都有一个规律,就是要把自己写的很惨。即便看故事的人活得没那么惨,但是大多的他们也愿意看到惨的人和惨的事。
为什么看故事?看故事是可以从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可以产生共鸣。或者看到别的惨的故事后,发现自己活得还不错。就拿这篇《一个女编剧是如何穷死的》来说,先说“女编剧”,中拉觉得女编剧是个很酷的职业,这是让中拉羡慕的。但是她没想到女编剧竟然会那么穷,这又让中拉找到了一种心理平衡。编剧再牛逼,也会没钱吃饭。也许别人看出的是什么励志,可是中拉就是有点心理阴暗,她觉得自己成不了女编剧,但她更愿意看到女编剧的悲惨生活。从心理学角度上说,这篇文章多少对中拉这样的人也会产生一些疗愈作用。就算是女编剧又如何,还不是一样的穷死。
别骂中拉,因为中拉就想写出真实。生活哪有那么多的美好和阳光,心里哪有那么多的正能量,中拉只想面对自心,写出最最真实的故事。
这里有虚构也有非虚构,所以就别问了。中拉写的故事里有中拉的人生,也有别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