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种网络文章、朋友圈、公众号都在义正言辞地讨伐所谓的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不良影响(例如被炒得火热的王猛对自己父母的万言讨伐书)。还有人提出了伦理孤独的概念,阐明只有给孩子完全的爱与自由才能让孩子茁壮的成长。这两年,很多书籍、公众号都在讲伦理孤独、原生家庭的概念,强调要给孩子充分、绝对地自由,不要控制孩子的行为、生活、思想等等。
孩子的成长确实需要足够的空间,他们需要靠自己的能力探索未知的世界,从探索中学习到的东西是受用终生的,这当然是父母代劳一切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给予孩子绝对的自由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想象的,试想一个不到16岁的孩子,又怎么能为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呢?父母是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创造,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是在父母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鼓励和帮助的前提下的,孩子已经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足够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前提下的。
就拿我家大宝的例子来说吧。
孩子马上面临幼升小,我希望她可以趁暑假的时间提前学习下拼音、数学、英语的课程,但是孩子对此非常抵触,尤其是数学。孩子一听到让她做数学题,各种负面情绪马上飙升,负面行为和语言也随之涌出。
想想这个场景,就焦头烂额。
还有更严重的。
我们小区的某小男孩,是小区出了名的小霸王,见了小女孩就欺负,怎么欺负呢?没有任何原因,直接上前打人;到了幼儿园,天天被老师放在隔离区罚站。但他自己毫不在意仍旧恣意妄为地欺负别的小朋友。
而他的爸爸,一听到自己的儿子总能把别的小朋友欺负的毫无还手之力,哈哈大笑,非常开心,对儿子的行为总是大加赞赏。
这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够给自由的吧?只是这个孩子会走向什么样子的未来呢?不知道这样的未来他自己是否能够承担的起呢?谁又能保证他在未来不会埋怨他父亲当年没有好好的管教他?
还有一个小朋友,对整天照顾他的奶奶,非打即骂,只要他不高兴,找不到发泄的对象,就发泄在他奶奶身上。我们都劝他奶奶,你得好好教育他才行,这么小就整天打你,长大了还了得啊!他奶奶慈眉善目地看着自己的孙子很有主见地说:“孩子这么小,不用教,长大了再教育就行啊”然后,我们全体都闭嘴了。
这位奶奶可以说是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典范了,但是我是真的看不下去。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我自己家,我是一定要教育教育的。当然,我会先判断清楚,孩子打自己奶奶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确实是奶奶有错,那奶奶也得先道歉,然后孩子再向奶奶道歉。
从我举得以上三个例子来看,这些所谓的“义正言辞”、“伦理孤独”要求释放孩子的绝对自由真的无法用在现实的教育当中,这是残酷的现实,不是写在网络上让大家争相讨论的华丽美文,这些文章真的有哗众取宠、博取阅读量的嫌疑。
按照这类理论,我们的孩子不用教,任其自由发展,未来孩子是长成参天大树或是歪脖子书,被用作盖了高楼大厦还是被当做烧火柴劈了都由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因为是他自己的选择。
(就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来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父母也是给了我很大的自由的。我自己选择的文科、我自己选择的专业、我自己选择的学校、我自己选择的第一份工作的单位和城市、我自己选择的老公,这些我现在统统都后悔了,甚至有时候会在心里埋怨父母当时没有阻止自己。)
在植物界,不同的树种培育的方法都不同,有些树任其成长,只要定期施肥浇水就可以成长地很好;有些树就要拿掉分出来的树杈,才能长高,才能开花结果。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正面管教》系列书的作者简•尼尔森都强调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而不是给予绝对的自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地、必须地需要父母的正确地、刻意地引导和支持。不然,一个家庭还要父母做什么呢!
从小就对孩子做正确、刻意地引导,给孩子适度的空间和自由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遇到问题,不是以命令的口吻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而是给予孩子不同的选择,同时给出每个选择将能够带来的后果。一旦孩子做了选择,就要鼓励孩子让他坚持到底。
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一句给予爱和自由,孩子就能身心健康地长大、并作出对社会的积极贡献。
孩子的成长对于父母来说是一场持久战,要讲究战略、战术。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与孩子在相互学习、深入沟通中,共同成长。
没有任何自由是绝对的,父母和孩子有着生理的、心理的必然联系,只有对孩子做出正确、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才能让孩子享有自由。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