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港版电影《反贪风暴》1、2、3,勾起了一些童年的记忆,以及对生活的反思,时间过的真快!如白驹过隙。
小时候第一次看反腐类题材的电视,是在我小姑姑家看的,那个时候我小姑姑家有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我家有一台15匹的四轮拖拉机,每年收秋种麦子的时候,我爸爸会开着去帮我小姑姑家耕地,那时候读小学的我一般会有两个星期的假,因为学校老师一般都是兼职种田的民办教师,他们也要收秋种麦子,于是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跟着爸爸去小姑姑家,他们白天耕地,我则一个人在田间地头到处玩耍,有时候蹭一些他们干活用来解渴的啤酒和果汁,比在地上捡到钱还开心,爸爸为他们忙碌一天,晚上自会受到热情款待,他们在那喝酒划拳,我则在旁边看电视,有时候蹭两口他们的下酒菜,便觉得已经幸福到了极致。
电视剧也精彩,正是香港反腐剧——《反贪风暴》,由漯河电视台转播,每晚两集,20:01播一集,22:01播一集,中间加无数次广告,还有当地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我每一分每一秒都会很认真的看完,每次看到第二集还会期盼他们的酒局不要正在此时突然结束,不然我的电视剧就看不完了。
那个时候我似乎已经暴露出了我童年人生的第一个贪婪层面:贪玩。
喜欢走亲戚不是因为可以自由畅快的看电视,而是因为作为客人到了亲戚家,伙食会比自己家平常做的好,同理家里来客也是一样的。所以那个时候不仅喜欢出去作客,也喜欢家里来客。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在窃喜,在心里暗自庆幸:“喔,今天又有口福喽!”,知道哪个亲戚来了连放学回家都跑得飞快!帮我妈打个酱油一路都在哼着歌,我也不知道我是哪一门子的春风得意。吃一顿韭菜鸡蛋馅的饺子,都欢呼雀跃得像入洞房一样。
所以那个时候,我则暴露出了我人性贪婪中的第二个层面:贪吃。
按说小时候的一切瓜果蔬菜,应该全是绿色无公害,现在想想都觉得爽口,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总是觉得“嘴里能淡出个鸟来,每天熬得清水流”,天天盼着二月二、端午、六月六、中秋、冬至、腊八、过年和生日,这是小时候的全部梦想,全以逝去美好的光阴为代价。
到了高中毕业,基本上已经历了十年的起早贪黑,凉桌子热板凳,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便已经有早、晚自习,一直到五年级,每天无论刮风下雨,雷电冰雹,风雨无阻!有时候教室还停电,我们全班50多个学生便每人点上一盏煤油灯或一根蜡烛,喝着浓烟挤在一起熬眼儿磨屁股,就为了做几道数学题。初高中每晚三节晚自习,早上还要出早操,所以一到节假日不睡到日过三竿便觉得自己亏了。
所以这个时候,恭喜我的母校花十年时间培养了我人性贪婪中的第三个层面:贪睡。
大学毕业,万里繁花烟过眼,说自己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那是扯淡!能够和柳下惠一样坐怀不乱的全是太监和GAY,所以这个时候,恭喜大学花四年时间培养了我人性贪婪中的第四个层面:贪色。
步入社会,第一个人生经历就江湖北漂,住着阴冷而潮湿的地下室,闲得心里发慌,时间却是大把大把的有的是,拿着手机骚扰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同学及发小,以及互有好感还未生情愫的女孩子,但从来不敢约,因为:没钱哪!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是我们北漂人的通病,所以和这些人在一起一般不会煲电话粥,见面就两件事:一是借钱,二是喝酒。
所以那个时候,我虽然不胜酒力,社会大学却培养了我人性中贪婪的第五个层面:贪杯。
直至英雄失意,逃离北京,走之前找算命先生起了一卦,来到大武汉,本想着找个风水宝地闷声发大财!结果跟人合伙做生意亏得一塌糊涂,合伙人直到死了都没把本金还我,我想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性中贪婪的第六个层面吧!——贪财。
至于人性贪婪的第七个层面——贪买。我想不是马云培养的,不是乔布斯培养的,谁还不是年年剁手,年年卖肾。这在生产力相对充裕和生产关系相对融洽的今天,是很少有人能够把持得住的,转眼双十一又到了,祝大家买的愉快!
我想对于一个平头老百姓来说,这就是人性贪婪的七宗罪吧!我对香港ICAC之所以敬佩,不是因为他们手眼通天,帅到没朋友,而是真的敢于不畏强权,敢于对贪腐痛下杀手!我对港剧之所以敬佩,是因为它敢讲,敢于将那些光鲜人物背后的各种嘴脸,暴晒于当阳之下。
人有七情六欲才是正常的嘛!我们小老百姓面对美食美酒都难抵诱惑,更何况那些“大人物”天天面对金钱和美女呢!兜住不说并不代表这个世界海晏清河,连《人民的名义》里的赵东来都跑到香港来过瘾来了!
林德禄自从拍了Z风暴以后,每隔一年便拍一部反贪剧,一部比一部好看,像是廉政公署的宣传片,像古天乐这种反贪污执行处的首席调查主任,那是真叫帅到没朋友!谁跟他讲话都是:“ICAC查案不方便透漏。”每天西装革履的绷着,随时准备着斗高官、搏悍匪、被陷害……坚持下来的,都是铁人,光靠一身正气是不够的,不仅要头脑清晰,保持信念,还要每天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抗压力去应对所有麻烦,这样的人,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偶像,烧香供奉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