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长课堂:因学生的出彩而精彩
2018年12月28日,艾瑞德国际学校又迎来了一批参访嘉宾,他们是从江苏省睢宁县远道而来教育同仁。
还记得10月18日-19日睢宁县教育局彭局长一行到艾瑞德参访交流,两地教育人一见如故——他们也许与李建华校长本来就有故交——但在教育追求的方向上,我们的理念可谓是“同声相和”,“彼此欣赏”。一个月后李建华校长应邀带着四位中层干部首次进行跨省教育交流,这也是睢宁县教育局首次邀请一所学校的整体团队与全县的教育同仁交流。而今天,是睢宁县两个中心校的四十多位教育同仁不远千里来到艾瑞德,他们不仅要参观校园,听取介绍,还要深入课堂,观课议课。
负责上公开课的三位老师分别是三一班语文皇甫宜磊老师、三六班数学蒋静老师和二三班英语石鹤老师。参访团分成三个组进入不同的课堂,我随着数学观课组进入了蒋静老师的课堂。一如往常接待其他参访团一样,一下课就听到了每个观课组老师热情洋溢的赞叹与鼓励。皇甫老师的语文课,我听过多次,每一次都被他和他的学生们的精彩对话所感动。英语课是艾瑞德国际学校独具特色的课程,一年级就能全英教学,演出戏剧般全身心参与体验互动的课堂,孩子们流畅的口语和敏锐的听力,每每都令听课老师拍手称赞,石鹤老师的课堂赢得喝彩一点也不意外。其实,对他们的溢美之词,我在蒋静老师的课堂上也是深有感触的。
因为临近期末,已经进入了复习阶段,蒋静老师就选择了一个颇具挑战的课题,下学期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上课,蒋老师简单导入,明确了学习目标,利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先让学生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14×2,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是14×12该怎么计算呢?
问题导航,任务驱动。学生们立即进入了小组合作探究。蒋静老师则穿行在各小组之间,悄悄观察。观课的老师,本来是在教室后面坐着,他们被孩子们的激烈讨论吸引了,纷纷离开座位,来到小组里面,不停地记下孩子们的表现;有的打开了手机录像功能,把学生们探究的过程录了下来。我所观察的小组首先根据乘法的意义,采取拆分转化法,把14×12转化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因为14×12表示12个14的和,那么,可以先算出10个14的和,再算出2个14的和,然后把两个和相加,就是12个14的和,也就是14×12的积。在算理方面,全小组很快达成了共识。
然后根据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算2×14,这一步都学过,没有异议。在计算用12的十位上的“1”乘14的个位“4”时,得数写在哪里,有个学生产生了疑惑。小组长马上解释:“12的十位上的‘1’实际表示的是‘1个十’,1个十乘4=4个十,所以‘4’对齐十位,能理解吧?”看到对方点头,接着说,“同样的道理,‘12’和‘14’的‘1’都表示‘1个十’,所以相乘得1个百,所以‘1’要写到百位上。”小组长把算理讲解得如此清晰,令人不禁为之鼓掌喝彩。
看到其他小组还在讨论中,小组长说:“我给大家出个挑战题:‘艾瑞德全校学生集会,一年级7个班,二年级6个班,三年级6个班,四年级7个班,五年级7个班,六年级8个班,每班32名同学,问艾瑞德共有多少名同学?’”
的确是一道挑战题,乍一听挺复杂的。好在是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们理解起来并不费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主张在实际情景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位小组不仅会提出问题,而且问题从生活实际中来,实在不简单!
更令我欣喜的是,当算出总班数为7+6+6+7+7+8=41后,要计算32×41时,小组长故意写成了41×32,这样列竖式时,大家理所当然地都把41写到了竖式的上面,这样致使计算稍显麻烦了一点,为了让同学们发现这个秘密,他启发同学们观察算式可否更简便,并又出了一道55×38的题,可惜时间到, 如果再给两分钟时间,学生们一计算就会发现把哪个数字放到竖式的下面更简便些。这位小组长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俨然就是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啊!
在展示汇报环节,各小组合作分享,并且与台下适时互动,举手投足间透着自信,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反映着思维的逻辑,面对质疑的从容释疑,彰显着学习的真实有效,观课老师忍不住为孩子们的表现鼓起掌来。
在课后的座谈中,有位嘉宾提到了蒋静老师的数学课,赞不绝口,问艾瑞德的课堂为什么会这么精彩?其实是想了解学校是如何培养老师的。李建华校长如实相告:我们在培养老师教学教研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主要是老师们整体素质比较好,又爱学习,善思考,当然学校每月给老师买一本书,每月请一位专家进校培训,每月一场读书分享会,每月一场教育故事会,以及鼓励老师们开公众号,写教育文章,各备课组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也在无形中助力了老师的成长。李校长还特别强调蒋静老师的自然生长课堂水平,在艾瑞德是优秀老师的代表,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达到这个高度。李校长的真诚是艾瑞德一贯的风格,如同我们学校所呈现的一切状态都是原生态的本来面貌,没有任何刻意包装设计的影子。我们所展示的学生的作品都强调“一个都不能少”,每个孩子的作品对他本人而言都是最好的。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不同。
课堂因何而精彩?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
我想自然生长课堂的精彩,首先是因为学生的出彩。一个老师的精彩,或许并不在于他自己讲课有多么精彩,而在于他教出的学生有多么出彩。老师因学生的出彩而精彩,课堂因学生的精彩而出彩。诚然,老师的精彩与学生的出彩,是互为因果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出彩是有赖于老师的“精彩”的。老师的精彩,或许恰恰就在于他敢于让学生出彩——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还给学生,把“基于理解的分享与表达”机会给到每一位学生,把“基于发展的激励与评价”给到每一位学生。老师的精彩就在于他能恰到好处地做到“尊重而不放纵,关切而不干涉,分享而不说教,隐退而不缺位”。唯有如此,学生才可能在课堂里精彩绽放,才可能有生命拔节的生长。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