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在讽刺什么?它与蒲松龄的同名小说有何不同?

近日,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就像娱乐圈的台风一样越刮越烈,迅速走红网络。不论网友如何猜测,当事人刀郎,以及被网友含沙射影的几位歌手,都如同稳居台风眼一般沉寂,均不出来回应。

据了解,刀郎创作新专辑《山歌寥哉》的初衷是因为:他本人对蒲松龄的志怪小说十分感兴趣,于是就用民间小调把蒲松龄的小说重新演绎了一番,《罗刹海市》只是其中的一首。所以,我个人愿意相信这就是刀郎创作的初衷,虽然不排除有讽刺的嫌疑,但绝不是指向娱乐圈的某些人,而是针对一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今天,咱们撇开那些猜测,来谈谈这首歌,以及与它同名的小说——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第四卷中的《罗刹海市》。

先来聊聊蒲松龄的《罗刹海市》,原文很长,就不摘录了,只简单描述一下故事:

有一个叫马骥的人,不仅长得很帅,还精通歌舞,经常混在梨园,人送绰号“俊人”,14岁时,他就考中了秀才。

然而,他的老父亲却认为读书没用,就对马骥说:“儿子,读那些书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你还是继承我的事业,去学经商吧。”马骥为人很孝顺,就听从了父亲的劝告,外出经商去了。

有一天,他坐船出海去做生意,意外遭遇了一场大风,几天几夜之后,他被刮到了一个奇怪又陌生的地方。

这里的人长得都奇丑无比,可是他们见到马骥后,却把他当成妖怪,反倒是觉得他长得丑,都吓得哇哇大叫着逃跑了。

刚开始,马骥看到他们这样,也很害怕。后来,他发现那些人更怕自己,于是就开始欺负人,看到有人在吃饭,他就跑过去把那人吓跑,吃他剩下的东西。

后来,马骥来到一个小山村,他发现村里也有一些长得不太丑的人,可是这些人都混得很惨,看起来跟乞丐差不多。

他躺在树底下休息,村民们都不敢靠近他,只是远远地看热闹。只有一个村民,观察马骥很久后,觉得他不像一个妖怪,就开始接近他。

他说的话,马骥居然能听懂一半,他们之间完全不影响交流。当这个村民听说马骥来自中国后非常高兴,就告诉村里人:“他不是妖怪,也不吃人”。

后来,很多人都跑来瞧马骥,但那些长相丑陋的人还是离他远远的,只有那些嘴巴、鼻子都正常的才敢靠近他,可是他们都很贫穷。

有一天,他们凑钱摆美酒美食宴请马骥,马骥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这么怕我?”

有个人回答:“我曾听祖父说,往西二万六千里有一个国家叫中国,当地人的样子都长得很奇怪。但只是听说,今天我才相信这是真的。”

马骥又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这么穷啊?

他们说:“我们这个国家,不看重人的文章和才华,而是以貌取人。那些体貌特别“美”的就可以在中央当上卿;次一点儿的,可以去当地方官;再差一点儿的也可以求得贵人的宠爱,能有残羹冷饭来养活妻儿老小。像我们这样的人,大多数生下来就被父母当作不祥之物给抛弃了,而那些没被抛弃的,其实也都是为了传宗接代的缘故。”

马骥又问他们:“你们这国家叫什么名字?”

他们回答:“这里叫大罗刹国。都城在此地以北三十里处。”

马骥听后非常感兴趣,就请求他们带自己去都城看看。第二天,鸡一叫,这些人就带着马骥往都城的方向去了。

他们走到皇宫外面时,看见一个穿着官服,戴着官帽的大人物出来,同行的人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相国”。马骥一看,这人长得又丑又怪:他两只耳朵长在背上,有三个鼻孔,睫毛像帘子一样把眼睛都盖住了。

在相国后面出来的那些士大夫,也是面目狰狞,十分丑陋。那些官位越低的官员,看起来反倒是越好看一些。

马骥看这些人觉得他们实在太丑了,没想到他们不仅嫌弃马骥,还很怕他,都不敢接近他。

后来,有人告诉马骥,离这里不远处住着一个执戟郎,他曾经奉皇命出使过很多国家,阅人无数,他应该会欣赏你。

于是,马骥就去拜访了他,执戟郎见到马骥果然很高兴,将他奉为上宾。这个执戟郎看上去八九十岁的样子,眼睛外突,胡须像刺猬一样密集。

不过,这个执戟郎已经多年没上过朝了,为了马骥这个人才,他破例去拜见了皇帝,并向他推荐了马骥。可谁知,临见驾之前,有几个大臣先见了马骥,他们觉得他实在太丑太怪了,怕他惊了圣体,就建议皇帝别见他,被采纳了。对于这样的结果,执戟郎也没办法,只觉得很可惜。

后来,有一次马骥喝醉了,用煤把脸涂黑扮成张飞的样子,主人觉得他这样很帅,就让他这般打扮去见宰相。

果然,宰相见了他很是欣赏,把他重新引荐给了皇帝,陛下见了他的容貌,听了他的演唱,又看了他的舞蹈,特别喜欢,就封他做了下大夫,往后也十分地恩宠他。

可是,马骥得宠后反倒是高兴不起来,他因整日以假面目示人,而感到非常郁闷。他本想辞官,皇帝却不批准,只允许他休三个月的假。

休假期间,马骥又回到之前待过的那个村子,大家都跪下来叩拜并欢迎他。马骥把皇帝赐给自己的金银财宝,分给了之前跟自己要好的那些村民。有一个得到恩惠的人说:“我要去海市寻找一些宝贝,来报答您。

马骥听后就问他:“海市是什么地方?”

那人说:“海市是四海蛟人聚集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卖珠宝,四方十二国的人都去那里做买卖。集市中还有许多神人来游玩。那里云霞遮天,波涛汹涌。那些贵人们都珍惜自己,不敢去冒险,只是把银钱交给我们,让我们替他们去买奇珍异宝。现在离海市的日子不远了。”

马骥让这人带他一起去海市见见世面,第七天他们就去了那里,果然见到了很多人世间没有的奇珍异宝。

在这里,他遇到了“东洋三世子”,那人看马骥容貌不凡,就请他同行,两人出了西城,马就跌进水里,顿时进了龙宫。

随后,这位世子就带马骥见了龙王,龙王请他当场写一篇描写海市的文章,他立马挥笔写就了一篇精彩的文章。

龙王非常欣赏马骥的才华,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并封他为驸马都尉,还把他写的《海市赋》传送到四海龙宫。

马骥十分幸运,龙女公主长得跟天仙一样美丽,日子过得很幸福,但是时间长了,他又十分想念家乡,于是就跟龙女妻子倾诉:“我在外流浪三年多了,想起家乡和父母,就忍不住伤心流泪。你能跟我回家乡吗?”

龙女十分善良,说:“仙境同尘世隔绝,我不能跟随你回家乡。但我会想办法让你自己回去的。”

后来,龙女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王,龙王也同意让驸马回去。

晚上,龙女摆酒席跟丈夫话别,她说:“今后我一定会为你坚守贞节,你也要为我不再另娶,两地同心,就是美满夫妻。如果顾虑无人主持家务,你可以收一个婢女为妾。”

另外还有一件事,我怀孕了,请你给孩子取个名。”马骥说:“如果是女的,就叫龙宫,男的就叫福海。”

龙女说她还需要一件东西作为凭证,马骥就把在罗刹国得到的一对赤玉莲花拿出来,给了她。

龙女接着又说:“三年后的四月八日,你要划船去南岛,那时我把生的孩子给你送过来。”

说完话,龙女就用鱼皮做了个口袋,装满珠宝,送给马骥说:“你好好珍藏,这些你几辈子也吃不完,用不尽。”

天一亮,马骥就拜别龙王出了龙宫,龙女亲自乘白羊车送他到了海边。

眨眼的功夫,他就回到了从前的家,家里人看到他都很惊讶。还好父母都健在,只有妻子改嫁了。马骥这才明白龙女“守义”的话,原来龙女早就知道自己的妻子已经改嫁了。

老父亲劝马骥再娶一房妻子,马骥却不答应,只收了一个婢女做妾。

他牢记龙女叮嘱的三年期限,到了日子他就乘船来到了南岛,果然看见两个小孩浮在水面上,拍打着水嬉笑,不动也不会下沉。

马骥到跟前用手一拉,一个小孩笑着抓住马骥的手臂,跳入他怀里;另一个大声哭起来,似乎怪马骥不拉自己,马骥就把他也拉了上来。他仔细看去,这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相貌都非常俊秀。他们头上戴的花帽子上各点缀着一块玉,就是他留下的那个赤玉莲花。

后来,福海跳到水中去看了母亲,可是龙宫却因为是女孩而不能去,正当她伤心哭泣的时候,母亲回来看望了她,还给了很多金银珠宝给女儿做嫁妆。

马骥听说龙女妻子来了,急忙跑进去,拉着她的手就哭。可是,顷刻间,一声疾雷震破房顶,龙女已经不见了。

故事总结:

蒲松龄在《罗刹海市》这个故事里,讲述了主人公马骥意外来到两个国度(罗刹国和海市)游历的奇闻异事。

作者将罗刹国和海市这两个国家进行对比,以罗刹国喻现实,对其“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的一面加以批判;以海市喻理想,用奇异鲜亮和温情四溢的描述,对其加以赞美。

众所周知,蒲松龄的鬼故事都有讽刺的意味,往往指桑骂槐,旁敲侧击。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才让个别网友有了发挥的余地,他们认为刀郎是在学蒲松龄,旨在讽刺暗骂那些曾经瞧不起自己的人。笔者只想说网友想象力太丰富,也太有才了吧?还很有打抱不平的侠士心肠,看不得老实人被欺负,于是,纷纷路见不平一声吼。

咱们再来聊聊刀郎的新歌:

歌曲中的罗刹国,同样是一个颠倒美丑和黑白的虚构国度,马户和又鸟是其中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角色。

马户被描绘成一个两耳傍肩、三孔鼻、未开言先转腚的形象,生活中以蛋为伴,自认为是只鸡。这个形象,有点像蒲松龄故事中写的那个相国,但在这个基础上又做了再加工,让它以蛋为伴,认为自己是鸡。

又鸟则被描绘成一个两耳如鸡、头戴如意冠、身披红绿绣衣的形象,被当作家禽供人欣赏。又鸟在聊斋故事中却是找不到原型的,这个是词作者刀郎的创新。

“马“与“户”合在一起是驴,“又”和“鸟”组合在一起则是鸡,他们连自己是驴还是鸡都不自知,这样的讽刺确实入木三分。

但如果,你因此就说歌词是在指向娱乐圈的某些人,未免限制了它的范围,也小看了刀郎的格局。

只有小孩子才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同来证明自己,成年人明白我们无法堵住别人的嘴,只能管好自己的心,让自己尽量不被困扰。最好的反驳不是语言,而是用行动去证明。刀郎很有智慧,也颇有曹雪芹的天赋,他同样架空了时代和背景,就是不告诉大家自己究竟写的是什么?大家就只好胡乱瞎猜,陶醉其中,难以自拔。

“河水流过苟苟营”,似乎在暗讽一些人像苍蝇和狗一样追逐私利,不知肮脏,不知羞耻。社会上确实有一些人为了钱不讲亲情,不择手段,比如那些搞传销的,还有那些诈骗分子。

“画堂登猪狗”、“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可能是在讽刺那些虚伪的人?他们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道貌岸然。社会上这样的现象也不乏,比如,之前曝光的某高校的教授,潜规则女学生等,但又不限于这些,这又给了观众想象的余地。

“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没准是在讽刺那些得钱不干净,又假装做慈善的不良奸商?

其它的歌词咱们就不一一展开说明了,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句歌词亮了:“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不是神,没有谁是完美的,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与问题,不要揪着别人不放。希望大家都能正视自己的问题,不要颠倒黑白和美丑,更不要带着假面具,去哗众取宠。还要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不要妄图从海市蜃楼中寻找荣华富贵,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罢了。

蒲松龄的《罗刹海市》与刀郎的《罗刹海市》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对各自所处时代的某些不合理现象,有深刻的讽刺意味。

刀郎的歌词中究竟写的是谁?似乎谁都没写,似乎也谁都写了。其中内涵,个人自悟吧,但千万不要对号入座。

当然,以上这些也都是笔者个人的解读,可能也不够客观,如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包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57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37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96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8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5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0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2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4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7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9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83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