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提笔已经是快要离家的时候了,自我从八月二号回家,已经过去了五天了,此次回家只能呆一周,10号又要回去长沙了,这次去长沙再次回家就是过年了,一年又一年,春去冬来,我在外面漂泊还有一个月不到就整整七年了,2016年9月1日我从家乘坐普通火车到达兰州读大学,七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多少改变,也没有混出什么名堂来,只是为了几张文凭纸在这里努力。其实有时候想想,读书真的还能改变命运吗?
昨天和今天我熬夜看了一部电视剧,很久没有这样为了一部电视剧这么感触了。这部电视剧叫做《人生之路》,虽然是根据路遥的小说《人生》改编的,我对路遥的小说也是很熟悉了,但是我依然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小说和电视剧最大的差别是,也是最重要的差异就是主人公高加林是考上了大学,然后被同村发小给顶替了,冒名顶替上大学在那个年代是时有发生,一个人的命运也从此被改写,这样的剧情是令人悲伤的,我能感受到高加林的痛苦与绝望,原著没有说高加林考上,但是电视剧这样的改写增加了主人公的悲情色彩。
我每每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时候,就会出现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的时候,有时候我会想着如果我没考上大学,我一定会像高加林一样,写一些东西,我从小就想当一名作家,从小到大也试着写了很多东西,但是总不是能够长久坚持下去。本来我这个人是属于喜欢文史哲的,但是当年高考后为了赚钱生活,我还是选择了工科专业,学了自己不擅长的专业,先是报了土木工程专业,后来学了本科四年,又转为力学专业了,之后再次换为航天方向了。自从选择了工科专业,便不再有太多的时间能够阅读好的文学作品和写作了,尤其是大学毕业之后,研究生想要看看专业之外的书真是难得的很了。
我当初中学时候阅读《人生》的时候,就觉得高加林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角色,但是由于原著并没有写高加林再次回到高家村后该如何发展,但是我自己是觉得作为一个读过书的年轻人,他应该是可以在农村做出一番事业的,就像是我的舅舅,在树上写的,种地也能种出一番天地,做个好农民也未尝不可。虽然从现在看,也许会有所局限,但是那个年代的知识青年并不能有很多人进入大学,那时候的大学招生人数还是很少,考学也比较困难,舅舅后来在农村务农也做的很好,我中学时候就觉得只要高加林在农村踏踏实实地工作,会过得很好的,只要肯努力,在哪里都可以有所作为的。
电视剧的改变是极好的,高加林后来参加招聘考试当上了记者和编辑,是时代的发展给了他机会,当然了也是他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如果不是他在农村一直没有放弃,坚持写作获得了大奖,也不会有机会进入大众晚报当一名记者。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虽然说高并不知道自己会有机会当一名上海的记者,但是由于他一直在努力前进,不断地进取,最终当有机会的时候,就可以一飞冲天了。
读原著的话是不会对高双星有太深的印象的,但是电视剧的改变却让我对这个人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高双星在中学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表现,本来是无法进入大学的,但是由于冒名顶替,有了机会去上海读大学,抛开顶替上大学这件事情,高双星在后面的人生中一直很努力,一步一步改变了自己。进入大学后一直努力学习,品学兼优,并且最终获得了留校任教的机会,这是靠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典范了,后来在大学任教的时候又努力考上了研究生,并且最终考入教育局,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如果抛开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件事,我是很喜欢这个人物角色的,作为农民的孩子,他在进入大学后一直努力奋斗,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出来,有了自己的小家,事业上面也获得了成就,算是那个年代凭借读书改变命运的典型了,当然了,当下时代毕竟和那时候不同了,当年能够考上大学,确实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现如今大学扩招,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境况了。高双星如果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的大学,那么便是农村还在靠着读书改变个人命运的模范了。但遗憾的是冒名顶替的罪名跟着他一生,这个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正如小说扉页中: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是关键的往往只有几步。所以在这些关键的节点需要谨慎选择,不要走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