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寒假,我想把它记下来,送给未来某个偶尔想起的时候。
1月17日,随着散学典礼的结束,寒假生活开始了。
1月19日,上午8:30左右,我们吃饱喝足,把收拾好的行李装入私家车,出发,回距离900多公里以外的江西宁都老家。
先前,我对曾先生说,悠着点开,分两天走,中途住一晚酒店。
那天,曾先生能量十足,一个人一鼓作气硬是开回了宁都,中途只进了一个衢州服务区。
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坐在后座,虽偶尔觉得无聊,却也没吵没闹,一路和谐。
现在想来,当时其实新冠病毒在我们毫不知情、毫无防护的情况下,已经在悄悄地扩散和蔓延。幸好……
1月20日,不经意浏览手机新闻,得知武汉新冠状病毒肺炎确诊198例,而广东已有5例,上海有2例疑似。
从信息上看,武汉以外的其他地区感染者只是客串了一下武汉就感染了。顿觉武汉的实际情况比公布的数据不知要严重多少倍。
晚8点,给远在湖北仙桃的爸妈打电话,告诉了他们相关信息,并说出了我的判断。又说年后回不回湖北,到时候看情况再定。
父亲果断地说:“今年就不要回了,各自照顾好自己,等疫情过后多的是机会,电话经常联系也很好的。”随后爸妈说,明天小哥要去武汉开年会,让我给他打个电话。
刻不容缓,我立马给小哥打去电话。重复了我对父母说的那些,他表示认同,遂决定取消去武汉开年会的行程计划。
1月21日,和女儿在宁都外出时,路过一家药店,买了一包医用口罩。当时正想着,要不要多买几包?犹豫间,两天后所有的药店都没了口罩。
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我和女儿开始了足不出户的日子,曾先生偶尔会出去转转或采买东西。
从窗口往外望,宁都县城的街上,人越来越少,出行的人也大多戴上了口罩。
在宁都的日子,每天的睡眠都很浅,每个凌晨醒来心里都会想起那些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那些被病毒肺炎折磨的家乡人。
湖北,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我的亲人、师长、同学和朋友。身在他乡的我,只能默默祈祷,愿我们大家都安康!愿疫情早日消失殆尽!
1月29日,大年初五,起身返沪。也许只有回到了崇明的家,才能真正安心。我们选择了衢州作为唯一的短时休息区,去个洗手间、吃份泡面,继续赶路。
沿途经过两次体温检测。回到崇明时,已是晚上7点。简单煮了莲子红豆红枣粥,外加炒青菜,吃来无比清香和满足。尽管夜已晚,我们还是洗了头发。
1月30日,社区卫生院两名工作人员上门测体温,填写相关信息,居家隔离开始。
每天7点前将垃圾放门口,有人定时来收。若有生活用品或食材方面的购买需求,可提出由社区或所在单位代购。
我曾随其他居家隔离的同事向单位提出代购过一次。大清早7点多,自己还在被窝里,就被电话告知已采购好,10分钟内送上门。之后,即使有采购需求也不再提出,无论是社区志愿者还是单位领导,他们各有各的忙,不想再让他们为自己奔忙,能克服的就克服吧!
岁月静好,只因背后有人负重前行,有人在默默辛劳付出。
不能出门的日子,似乎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从容地一天一点做家务整理,一日三餐,带孩子学习玩乐。
2月12日,社区卫生院两名工作人员再次上门测体温。全家正常,居家隔离解除。
14天以来,第一次出门,去社区居委会开解除隔离证明、领口罩和出入证。小区已由开敞式变为封闭式,四周一片宁静。尽管每日都有在阳台远眺,与走出户外感觉还是不一样。
2月15日,宅了半个月后,带女儿第一次出门。我想让她看看小区的变化,对疫情下的小区有点印象。
2月16日,朋友秋给我送来口罩和不少自家种的蔬菜。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说实话,回到崇明后,我们家一人一个口罩用上后,就只剩最后一个了。秋送我的口罩里有几个N95,在此以前基本不戴口罩的我,连N95长成什么样子,从来都没有近距离观察过。
秋送给我的蔬菜,我也是珍惜地吃完了所有。
2月17日,一个原本开学的日子,在疫情之下,寒假顺延——
在寒假延长的两周时间里,孩子增加了补充寒假作业。我也在忙着给学生布置寒假补充作业,并为即将开学的线上教学做着各种准备。
3月1日,阳台前的白玉兰花已绽放,上海的春天快要来了吧?楼下执岗的志愿者们,他们日夜在这里守护。上海的严防严控,离不开他们默默地辛劳付出。
寒假到此结束,3月2日就是线上教学、空中课堂的开始。
这是一个难忘的寒假,有太多平凡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