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从那场意外开始,错拿的手机将两人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找到人生中的真爱。而错拿的手机只是引子,真正让他们牵肠挂肚,不惜放下生活中的一切去追寻的,是爱丽丝事件,一个女孩的失踪和死亡,以及死亡半年以后的重现。
整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个叫做爱丽丝的女孩。如果你的母亲是一个瘾君子,在孩子失踪七天后才想起来报案,根本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你会怎样?如果住的屋子就是一个瘾君子们交流的场所,你又会如何?如果你从小居住的社区就是犯罪率居高不下,黑帮打手聚集的街区,你会怎样?你还会喜欢读书和音乐,努力打工赚取门票费去欣赏艺术吗?你还会努力学习成绩优秀吗?
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在很小的年纪,很难有毅力来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更何况有太多的理由和借口,成为一次次放纵的理由。
但是爱丽丝没有。她又是如何做到的呢?虽然书中关于爱丽丝的描述不是特别多,但至少以下几点给我启发。
第一,保持房间的整洁。如果没有办法改变大环境,至少有一间整洁的房间。在一天的纷扰之后,可以去一个自己喜欢让心灵安静下来的地方。小说里第一次具体讲到爱丽丝相关事件的时候,就是还是警探的玛德琳娜去爱丽丝的房间调查。爱丽丝的妈妈是一个瘾君子,她的房间自然是脏乱不堪,放满了各种瘾君子需要的工具,不时也有其他瘾君子一起在此聚集。但楼上爱丽丝的房间非常整洁,墙面上订着歌剧和戏剧的门票和节目单,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墙上挂着名画的复制品。显然爱丽丝沉浸在音乐,书籍和艺术中。这也是给我启发的第二点。
第二,有你自己的沉迷。阿尔伯特.埃利斯在他的书《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里提过,人只有三件事可做,且你正在做这三件事:思考,感觉和行为。可见,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个洞,需要用一些东西来填满它。有人选择爱和家人,所以他/她会是一个家庭至上的人;有人选择金钱,所以他/她会是一个工作狂,甚至会不择手段来赚钱填补心里的空虚。爱丽丝的妈妈显然用不计后果的享乐来填补她生命里的洞。爱丽丝不想这样,她用音乐、书籍和艺术,填补自己生命里的洞,并为之付出努力:打工赚钱以便能够买戏剧/歌剧的门票。有了沉迷,你就不容易受到其它事物的诱惑。
第三,知识改变命运,不要放弃学习。虽然这句话很老套,也充满了说教的意味,但是在爱丽丝的生命中,她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生命的轨迹,完成了人生轨迹的转变,以及救自己一命。为了能够有更好的未来,同时展开崭新的人生,她寻找自己的父亲,并以超越同龄青少年的成熟,理解生父的日常,并相处愉快。她研究了联邦证人保护计划,一项需要专业律师才能解释清楚的计划,并让生父和她能够成为该计划的一员,并借此展开崭新的人生。同时,她还在被绑架以后,冷静的传递出了重要的线索,利用的就是类似中国藏头诗的方式,指出幕后主谋。这一切,显然不是一个普通16、7岁少女可以想到的,正是她喜欢阅读,平时成绩优秀,赋予了她遇事勤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找到让自己重怀希望的句子,并写在自己经常看到的地方。在无望的时候,让语言带给你力量。爱丽丝在她的日记本的第一页写着“人生最美好的日子,是尚未到来的日子”。这句话在她早期的生活里,给了她很多鼓励。在爱丽丝遇到处在人生低谷的乔纳森的时候,在觉察到他有异样的时候,也把这句话送给了他,成功的打消了他自杀的念头。不要小瞧让自己心怀力量的句子,不要小瞧文字的力量。在即将下沉中,即使只有些许微光,人也会本能的向光明的方向去。就像格雷厄姆.格林说的那样:动物将死时,会躲入黑暗,人却寻找光明。他要死在自己的地方,黑暗并非他的家。
读完整本书,爱丽丝聪明,冷静和谨慎,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虽然她出身在一个充满犯罪,极度放纵的社区和家庭,但是她依然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环境虽然可以塑造人,但是我们终归有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