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水平其实反映了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程度。认识越深刻,用词便越精准。认识越深刻,观点便愈发高屋建瓴!
我曾经表述过这样的一个观点: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不行,但其实他只是思考能力不行。
生活中,我们或许都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讲起话来就跟朗诵文稿似的。铿锵有力、底气十足、字字珠玑,使人听来如沐春风。
遇到这样的人,我们便不禁感慨:他如何能将语言锤炼到如此程度?
然而,我相信,他一定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锤炼思想,而非语言上。
处在恋爱中的男女基本上都能写诗,因为那时他们情感充沛,喷薄欲出,华丽的词藻便自然而然地跳入了他们的脑海中。情感的表达是如此,思想亦然。
我们很容易从一个人所说的话中看出这个人的段位,这个人的思想深度,或者,对世界的认识程度。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语文这一科来说,在小学生的话语体系中常常出现的词汇,与在初中生的话语体系中常常出现的词汇肯定是不同的。简单地列举几个,大概如下所述:
小学生:山、水、跑、跳、蓝天、表扬、批评……
初中生:敬仰、热爱、讽刺、歌颂、批判、豪放、婉约……
高中生:意境、拜金主义、媒妁、考妣、入世、感伤、闺怨……
大学生:先锋精神、意识形态、后现代、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向度、自由意志、魔幻现实主义、原教旨主义、集体无意识……
段位高的人能理解段位低的人所说的话,而反过来就不行了……
对世界的认识程度越深,相对来说,用词便会更加抽象、更加严谨一些。
当一个人在思想与精神的领域深挖,发现了一些“前无古人”的创见之后,他在现存的词汇库中找不到与这一创见相匹配的词语,便会硬着头皮自创一些词汇来表达。思想的创新同时也伴随着语言的创新。
因此,一个人的论述性文章最见此人的思想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