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推送「空唠唠」,要唠的话题是,从呼吸看正念冥想的本质。
首推音频,本期偏重冥想的技术,建议大家一边听,一边自己去感受。不管外界环境怎样,此刻,可以平心静气地一边听,一边自己去感受。
想听音频可点击公众号链接——
以下是文稿——
冥想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不一样的冥想对象。
通常说的冥想是以呼吸作为冥想对象,也就是以呼吸作为观察对象。
为什么通常选择呼吸来作为冥想对象呢?
有这么两点。
第一,呼吸是中性的。大多数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基本上完全忽略了呼吸。除非感冒的时候鼻子不通气,才会意识到,哦,原来有呼吸的存在。正是这种日常的忽略,让呼吸变得中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我们去观察呼吸的时候,或者说当我们去想到呼吸的时候,它不会唤起任何想法,既没有好的想法,也没有坏的想法,当然好坏都是判断了。所以说,呼吸是中性的,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保持关注这个冥想对象,而不会被呼吸所唤起的各种想法打扰。
第二,呼吸呢,它不是一个想法,它是身体的一种知觉。当我们去观察呼吸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去感受呼吸的知觉,而不是想法。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把冥想的目的也分为两点。
第一点是不思考,不想。因为刚才咱们说了,呼吸是一种身体知觉,当我们去观察、关注身体知觉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没有想,没有去思考,这样我们才活在当下。我们在静止中去观察内心,而不是去思考。
第二,冥想训练我们合适的关注。什么是合适的关注呢?给大家举个例子,当我走在一片森林里的时候,看到了一只松鼠,所以我盯着那只松鼠看,但同时周围的景色、大树、植被依然在我的边缘意识里,所以虽然我盯着看松鼠,但是也留意到了其他景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边缘意识。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端着一杯热茶,经过一个拥挤的房间,你想要把注意力放在杯子上,同时也要留意周围的事物,避免碰撞。
同样,在冥想中,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呼吸上,同时,接纳在边缘意识里浮现的所有感觉或心理活动,但不作反应。允许它们待在那儿,任它来去,你还是专注地观察呼吸。
合适的关注并非易事。在冥想中,因为人们通常进入两种状态,或者说是两种极端。
第一种极端是过分关注、过度关注。当我们过度关注的时候,我们没有知觉,我们没有意识,我们会感到大脑很聚。很多人因为过度关注,忘记了身体的知觉,所以会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损害了眼睛,损害了视力,伤害了颈椎、腰椎,这都是因为我们过分关注工作而忽略了身体发出的信号。
第二种极端是缺乏关注。很多人在冥想时,如果感到枯燥无聊或犯困,那常常是缺乏关注的结果。生活中,亦是如此。
而合适的关注要在这两者中间。我们既需要关注,也需要保留非常强的意识。带着意识的观察,带着意识的关注,是一种合适的关注。
而这种意识本身也就是觉察。在呼吸冥想中,我们带着觉去观察呼吸。呼吸的感觉、知觉是我们注意力的中心,同时我们觉察到呼吸的变化,吸气、暂停、呼气、暂停。
同时我们还要觉察到在冥想中的走神,还有走神之后,因为走神所产生的各种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去觉察的对象。
通过正念冥想训练,我们把这种觉察带入到生活中去。去觉察而不是去思考自己的内心。
只有觉,才会悟。
只有觉察到内心的变化,才可以悟到内心的本质。这也是从观察呼吸里看到的正念冥想的本质。
好,以上就是本期空唠唠,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再唠:)
互动话题:
如果让你填空,
___________是一种习惯。
你会填什么呢?
生活中,想是一种习惯,不想也是一种习惯。
家庭中,吵是一种习惯,不吵也是一种习惯。
「习惯」,是接下来一期「空谈」的话题。关于习惯,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想法、观点,欢迎给公众号后台留言,我们会在「空谈」中,根据大家的反馈,调整聊天的内容。
Cico,荷兰在读博士,研究兴趣涉及神经科学,哲学,人工智能,数学,生物信息的交叉领域。和中西方现实的深度交互,为其探索精神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助力。近年的正念冥想修习又整合融汇其以往的经历,有所体悟,开启分享之旅。个人主页https://hi-it.org。公众号Mind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