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自己的事情,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可以比国家法定春节假日多休息几天,晚点回去工作。其实我已经买好回程票,回家第一天就许多乱七八糟的琐事等着去办理,我突然预感到我在家呆久没啥好处搞不好还有损失和麻烦。晚上我就悄摸摸的将回程票提前了几日。
且不说单身剩女们本就焦虑还要被七姑六婆再火上加油,帮不上忙不说还成人家茶余饭后的“消遣”。参加了两场小学同学的婚礼,饭桌上真真没有共同语言,高中初中的同学我也只联系那么一两个,还真到了不勉强自己的年纪,聊得来咱就联系,谁也别迁就。
至于说为什么会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观念的冲突吧。传统文化的枷锁与现在个人主义的冲突,我记得武志红老师去年的专栏里有提到为什么家里长辈热衷于催促你结婚,很是精辟,而且我觉得讨论为什么没什么“实用”,所以,原因的探究到此为止。
我只想早日开始工作,只有工作时觉得自己才是正常状态,有收获感,也因为规律的上下班吃饭,健身等等行程才能有条不紊,我更喜欢那样一个自律,所有事情都在我规划之内的感觉,那种自己主宰的感觉。
今年听到尤其多的人感慨没有年味,这话从小听到大,不敢妄论是否是事实,有太多主观上的因素。所以说年味不年味吧,难得的春节假期,我是当做充电期来看的,想趁着这段时间看看电视剧看看书。这不回家后刷了三部电视剧,都是在半夜刷的,书看了半本,其他两本都没看,这些于我是能量,能用好久好久。
关注的一个淘宝店主朋友圈里晒她在家的日常,她三十多岁了结婚状态,不打算要孩子。前几日其中一条状态提到,妈妈不强迫她们两口子去走亲戚,而且妈妈也提前把该见的人都看望过了。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你们没特别想见的人,别人也不是特别想见你们。非要见人,其实谁都不在意谁家缺谁。咱们就自己玩~
越来越多的长辈也这样了,我觉得这应该感谢市场化,感谢社会大分工。这一两年撺掇哟爷爷奶奶请人帮忙擦玻璃清扫家里,我们能清静不少。用钱能请到专业人士高效快捷的,省时省力的帮你解决问题,真好,这也要你能有好收入呀。
另外一个就是从这些事情里头,我也看出许多人上一点岁数后观念定型,后面想要接受新的思想观念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大概率的事情,人群中大概率的人会这样,但是想要与时代合拍,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思维体系才能避免“冥顽不化”?
今日看到了这句话,半信半疑中,盼能早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