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出生的那一刻起,每个人就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有的人出生起便含着金汤匙,很多的东西唾手可得,有的人出生便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我想起了高中时候老师为了激励我们印发的麦子写的《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当时读着只想幸好幸好,虽然家穷好歹我是城市户口,应该不用奋斗十八年。但是我也清楚的认识到了,我们这些十八线的孩子们,想要去星巴克喝咖啡应该还需要奋斗多年,首先就是考上个好地方的好大学,毕竟我们这个十八线的小县城中,麦当劳都没有入驻。
在我们的那个山东的十八线县城中,大多数的人还是比麦子幸运的,毕竟这边家长非常注重孩子们的教育。他们放弃刨土讨生活而转向北京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颗螺丝钉,为孩子接受教育积攒家财,尽管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当然,我们还有兢兢业业的老师,不停的用麦子的文章激励中我们学海苦读。
在读书改变命运的鞭策之下,我们过初中、进高中时,逐渐已经有同学落队,我进入了我们县城的重点高中,继续向更好的学校奋斗。而我们的高中将河北的衡水中学作为学习目标,所以我们高中严格执行衡水的标准,时间、跑步、宿舍检查等要求完全的来自衡水。当然衡水中学每年高考考上清北的学生基本就占了河北省总录取名额的一半,而我们那个县城虽然完整的复刻了衡水,但是在我即将大四的时候,我们那个县城才终于迎来了久违了二十年的考进清华的一名飞行员。
在我的高中生活是一段单纯而忙碌的时光,班中所有人没有像《最好的我们》那样有一段甜甜的同桌情谊,也没有像《你好旧时光》里面的人拿到自主招生名额或者裸考便去了清北,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自主招生还是很陌生的词汇,奥数初赛的试题直接全年级覆没。不过在高强度的熬鹰战略之下,我们还是顺利的考入了一些211985,可惜去往C9高校的人寥寥无几。
但是进入了大学才会真正的感觉到了人与人的差距,如同麦子所说,注定有的人拥有了很多,过得也比较轻松,他们的升学压力小很多,竞争也不那么激烈,可以发展个人爱好,也可以在我们拼命刷题的时候,拥有午后明媚的阳光看着有趣的课外读物,也可以去野外享受自然的馈赠。高考的时候,他们可以容易的通过自主招生,只要过一本线就可以轻轻松松被我们刷掉一整个县的考生进入的大学。
在大学,我们困就于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时候,他们早就和外教可以进行良好的交流,将你用高考分数建立起来的薄弱自尊击溃。我们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没有才艺可以进入人才济济的文艺部,也没有金钱去享受gap month的美国游学。在一个二线城市中,我们努力的接触象牙塔中给予我们的一切机会,努力的当好社团中的螺丝钉,班级中的背景板。
毕业以后,也许县城中很多的人想说,你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大学毕业了,你的未来会过得很顺,就近找个工作就可以过日子了。但是我想说,大学才算是一个学生努力为自己获取的第一个起跑点,我们拼尽全力才站到了一个正式进入大城市的机会。我们进入了大城市真正的看到了我们与城里人的差距,不在于那一套套的房子或者是户口,而是在于一个机会。
在一个十八线的小县城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份工作,糊涂的度日,结婚生子成为房奴,顺利退休含饴弄孙。但是我们看到了城市的差距,也看到了知识为我们带来的机会,不愿意再做县城中耽于安乐的套中人,而是愿意再往前进一步,为自己争取好的未来。
刘强东在十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电灯,被“高技术”的光明所震撼。他一路披荆斩棘抱着当官的想法考入人大,而后失业创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大佬,但是现在的成功越来越难的复制。我们将马云刘强东等的故事当做前进的动力,努力的奔向北上广,每天在地铁上被挤得悲伤,然而却不愿意放弃一丝的上升机会。
家里人在说,回家吧,大城市挤不上地铁、落不下户、买不起房子。但是依旧有人在努力的前进,我们从小听了那么多的道理,既然相信了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便执意前行。生活还在艰难的继续,在大人的眼中,我们过得不好。时代在发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固执的折腾,过不好的是一段旅程,但是我们也在成长起来,比起上一代人的一穷二白的进城成为城市建设的螺丝钉,我们将会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步上升,也会为后辈争取更好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