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身在南方,从小把雪当成稀罕的物儿。尤其是这两年,因为温室效应,雪更是成了漫天要价却又无货的紧俏商品。一到下雪天,便人欢马叫,儿子那欢喜的劲,别提有多高了。因为好几年,根本连雪的影子也没有看到过。于是心底里便有了这样的愿望:到北方去,到哈尔滨去,到雪的故乡去看看真正的雪。
今年冬天,这样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和最爱雪的儿子搭上了直飞哈尔滨的航班,我们和雪有个约会。
一下飞机,飞机场上那顽固的积雪便让我们激动起来,尽管天气寒冷,但那手却忍不住从手套中出来了。一上了大街,哇,街道的两边,不就是想了那么久的雪吗?小孩子们在车上哇哇大叫,连大人也坐立不安起来,只有导游在一边微微地笑着,看着我们,也许每一拨南方来的游客都是如此,他已经习惯了。
当天下午我们就去了松花江上,说是江,其实冬天就是一个天然的溜冰场,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画面,忽然一下子在眼前了,那上面人山冰海,人人都在享受着冬天的恩赐。有狗拉爬犁,马拉车,冰滑梯……当然我们都没有忘记每人买了一双高高的防滑靴,脚底下垫上羊毛毡,又厚实又暖和。小孩子们足足在冰上玩了一个下午,玩得两颊通红、头冒热气,可是导游告诉我们,真正的雪,还在后面的行程中呢!
终于要出发到亚布力滑雪场了,居然要去滑雪,太不可思议了。到雪场去的路上,我们激动了一路,车子开了又开。终于滑雪场到了,原来这亚洲最大的滑雪场建在雪山上,那高高的滑道从山上逶迤而下,象巨龙,也象天梯,仿佛可以缘着这梯子一直走到天上去似的。
到了滑雪场,我们每人都请了教练,穿上雪靴,带上滑雪板、滑雪杖出发,呵呵,我觉得我就是那穿林海过雪原的游击队员了。可是想象总归是想象,当教练第一次带着我滑下那陡坡时,我吓得魂飞魄散,我是靠在教练的怀里,仿佛一个物件般被教练带下山坡去的。接下去,训练便中规中距起来,站好,半蹲,两膝盖往里扣,两脚呈内八字状,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让脚底下的雪板按着你的意愿变直,下滑、加速;内扣,减速;交叉,刹车而已。可做起来,就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脚不听使唤,手无处可抓,那教练便成了拐棍,一刻也不能离身了,终于,开始慢慢熟悉起来,大着胆子,可以滑上一段了,只要教练在前,我便可以滑下陡坡,然后一泻千里,那自豪、痛快、意气风发的劲头,无与伦比。教练看看我渐入佳境,也在一旁高兴。余暇中,回头看时,儿子已经在雪坡上飞驰了。太阳照在雪原上闪闪发光,儿子那身藏蓝和红色镶嵌的羽绒服在白雪中耀眼地跳跃着,美极了。于是停下来,给儿子拍照,顺便也摆个poss,请教练为我拍下这美妙的瞬间。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一会儿,两个小时就到了,我们挥手告别了教练,继续乘缆车上山,下面还有更精彩的节目在等待着我们呢!
坐在缆车上,欣赏着那些滑雪爱好者们从山顶飞驰而下,英姿勃发,只有啧啧赞叹的份了,谁让你是南方人呢!
到山顶本来是坐滑道的。可一见了那雪,我们全愣了。导游笑着说,这才是雪啊!
雪那么厚,那么白,那么松软,简直就是一床大棉花被在等待着我们去跟它亲近。小孩子们一声欢呼,就躺倒在雪地上打起了滚,大人们便也跟着起哄了,一刹那,雪便漫天飞舞起来。有的地方,雪到了膝盖,有的地方,雪到了大腿,然而谁也顾不得雪到底到了哪儿,大家在雪地里摸爬滚打,一场混战,连导游小俞也挨了不少雪团,在那里哎呀哎呀地叫,欢声笑语,洒遍了这雪域高原。很快,有人醒悟过来,拿起了相机,把这难忘的情景拍了下来。我刚想留个影,儿子来捣乱了,一团雪扑空而来,我闭上了眼睛,于是那张嘴、闭眼、傻笑的相片就永远的躺在我的相册里了。终于小俞导游忍不住催促我们了,呵呵,如果不催我们,今天可能到晚上也回不了宾馆呢!
接着的项目是令人心跳不止的高山滑道。从那几千米高的山上,从一条小小的滑道下来,两个人一个小皮筏子,自己掌控速度,想想就够叫人腿软的了!那滑道类似于一根巨大的自来水管,被人剖开了躺在雪地里,两边便是雪野和树林,上面有个顶棚可以挡雨。滑道刚刚可以放下那小皮筏子,刹车只是一根通到皮筏底下的木棍,依靠增大摩擦力来减速。我和儿子一个皮筏,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怕掌握不好,在半道上翻车,毕竟这可是几千米的高山哦!开始下滑了,试试刹车,居然灵便得很,于是放心大胆往下直冲,特别是在那“水管”拐弯的时候,更是刺激。皮筏因为惯性要冲出“水管”,而“水管”却硬是要拐弯而去,在冲出去和固守轨道的这种较量,让人兴奋得尖叫。儿子胆大,有时候居然在转弯时加速,着实更添惊险,幸亏我眼疾手快,才没有翻车。在一路尖叫,一路呐喊中,飞车终于到站了。恍恍惚惚中,记起罗大佑的《飞车》,真想喊上两嗓子,可惜等不得我喊,车子比我的声音快得多了,早已飞到了声音的前面去了。
儿子连喊“过瘾!过瘾!”
回车在宾馆的路上,车子里依然热闹不减。有看照片的,有放录像的,有“播新闻”的。回望雪山,那么宽阔,那么无边,这才是真正的雪啊!它敞开了怀抱迎接我们这些来自南方的客人,用它的仁慈和平和,给我们这些赴约的朋友以最大的惊喜!
好几年前的文章了。听说明天开始入春,赶在冬天再发一篇。然后,与明年的冬雪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