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61-63页。
2、说教材分析:
小数点移动是小数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主要研究的是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它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为以后学习小数的乘除法作好铺垫。
3、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互相帮助的乐趣。
4、说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教学的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可通过电脑、磁黑板、卡片等教具,将知识的讲解与直观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表象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讲授法为主,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
2、说学法。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1)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猴哥》的主题曲,然后请2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孙悟空棒打妖怪”情景剧,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2)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我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1)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指向:0.0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向哪边移动?移动了几位?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等等。(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再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等等。(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节课,我让孩子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3、多层练习、巩固深化。课件出示第1题。我把课本63页“做一做”中比较圈里的数同圈上的数有什么变化?改变成以采蘑菇的方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请大家独立完成。最后得出结论:不管是扩大还是缩小,当位数不够时,就要用“0”来补足。课件出示第2、3题。填空和判断让学生再次将所学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规律。并渗透助人为乐的思想,不但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体会到了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5、布置作业。
6、说板书设计:板书:
小数点移动
原数小数点原数
缩小左移.右移扩大
1/10一位10倍
1/100两位100倍
1/1000三位1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