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期间,大学生都自己干什么?他们自律性差,不爱学习,也不爱劳动,没有追求,没有理想,也没有目标。刷朋友圈、打游戏、陪朋友聊天、看电视剧,这些可能成为大学生假期熬夜通宵的常态。每天凌晨两三点才睡,大中午还不起床,饿了点外卖,渴了喝饮料!当今,很多大学生的假期状态令人堪忧!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熬夜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了。在平日里,大家因为学习的缘故,虽然还会熬夜,但基本还能基本保持正常的作息。
到了假期,很多同学可就彻底放飞自我了。一些同学凌晨两三点睡觉成为一种常态,更有一些同学开始“通宵”。
有的孩子晚上熬夜打游戏,白天睡觉,除了吃,就是睡,四肢不勤,不学习,不锻炼身体,这样的状态,也难怪父母嫌弃。
整天就是在家里打游戏、跟朋友出去玩的状态,每天都是后半夜才睡,一觉睡到中午都嫌不够,既然晚上睡的晚,那么早上也就起的晚,这也就造成了大学生混乱的生物钟,个个都成了“起床困难户”。
把手机游戏看得比命还重要!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游戏不可以不打,专注度令人汗颜,天塌了他们都不会有丝毫反应。
最让人无奈的是,他们忘情地玩,长辈们还不能说教,否则,轻则不耐烦、甩脸色给你看,不吃不喝,重则寻死觅活,后果不堪设想!多少父母,卑微地生活在孩子的阴影中,被孩子治得"服服贴贴"。真是可悲、可叹。
大部分孩子是这样,当然也有少数特别上进有自己目标的孩子。他们打工,社会实践,做义工忙碌得很,特别优秀。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一边享受着父母给予的物质生活,一边嫌弃着父母的唠唠叨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这样?以前的我们积极努力,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父母感到教育失败?我也是一个失败者母亲!折腾,挣扎这么久还是彻底的失败!有时真的不明白,努力的我们,言传身教,怎么是这样?很多父母被孩子伤透了心,深深地体会着这种折磨。
有人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缺乏远大理想,明确的奋斗目标等大的方面,也提出了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譬如过去大家都住单位的住宅楼或大院,孩子们互相都很熟悉,招呼一声都出去玩了。现在高楼大厦住房模式减少了人与人间的交流,家家户户都关在高楼里,孩子们更是谁也不认识谁,哪来的面对面社交?社交都是靠网络,家务活没那么多了,吃饭很多时候都点外卖,能怪孩子们吗?我们过去吃饭,还想着自己给自己做点好吃的,现在居住的大环境变了,生活方式跟以往也大不一样了。
大学生应该提前规划好假期,按照规划严格执行,并及时记录规划完成的情况,最大程度地执行自己的计划。有人选择去兼职,有人选择去支教,也有很多人去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参加当地有关部门组织的一些兼职、勤工助学等公益活动;可以报一个培训班,培养自己某项专业技能;也可以经常去图书馆看书学习,甚至多听音乐会、多参与文体活动等。
作为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就会发现,像大学时代纯粹的学习、锻炼时间再也不会有了,应该好好珍惜这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积聚力量,充实自己,才能在未来人生的竞技场上获得出场机会,成为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