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2019年2月27日(星期三)12:50-13:30
访谈地点:道尔顿小学高段语文整理室
访谈人:林日正(教育编辑、教育观察者)
访谈对象:谷尚远(12岁,六2班男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多位友人跟我说,我错过了道尔顿小学六(2)鲁迅专题读书交流会。在语文教师匡双林的指导下,六(2)班19位孩子们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鲁迅专题读书活动。三位学生分享者,在学校大剧院的讲台上,如演讲明星,如博雅学者。谷尚远,就是其中一位。
尚远,英文名:Shawn,一个很有灵气的男生。访谈前,我让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大名。他的姓名:谷尚远,写得大气、潇洒。我问:“你练过书法?”他回答:“是的,我跟胡中原老师学习,从二年级到现在。他是当代书法家、艺术届名人,擅长隶书。”
他的妈妈是小学语文教师,爸爸是交通警察。原来在妈妈学校工作的市区某公办小学读书,2018年春季转到道尔顿小学。在我问及他妈妈的情况时,他这么评价:“我妈妈是一位相对传统的语文教师,比较博学,也重视我的早期阅读。”
鲁迅笔下的死亡没有那么恐怖
尚远说阅读了《鲁迅全集》的《呐喊》《故乡》《彷徨》《朝花夕拾》等4本书。那是他生平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
当我说,“请用一句话形容鲁迅的作品?”他说:“非常深奥。”
“读了这些文章,你有什么启发?”他自信地谈起,比如《祝福》一文,我觉得众人不应该对祥林嫂“火上浇油”。
谈起鲁迅的写作特点,他用“非常形象、暗藏玄机、惜墨如金”等等来形容。我觉得,这种表达,有点高中生的范儿。
“能否对鲁迅死亡专题文章谈谈观点?”
他说:“我觉得,鲁迅笔下的死亡没有那么恐怖。他常常借用他人的死亡之事,表达自己的死亡观。”
在浏览了匡老师转发的尚远演讲PPT后,我可以想象他当时作《鲁迅与死亡》专题演讲的精彩!他的PPT分为“研究的起因”“研究的过程”“《祝福》《孔乙己》为例”“研究的结果”这四部分。
“在匡老师的指导下读完了陈丹青先生的《笑谈大先生》后对鲁迅很有兴趣,里面谈到鲁迅与死亡的话题,但是那是写鲁迅身边人的,可是研读鲁迅作品后发现,他的作品中多处描写到死亡。”由此,他产生了大疑问:“鲁迅先生为什么大篇幅书写死亡呢?”他罗列了15个与鲁迅相关的人物死亡例子,比如“不到40岁,死于病的鲁迅父亲”,更重要的是鲁迅笔下的死亡者形象……
尚远重点列举《呐喊》中的孔乙己、阿Q之死和《彷徨》中的祥林嫂之死,并做了剖析,富有见地。
在谈及孔乙己时,他觉得鲁迅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特别值得玩味。“为什么说‘大约’又说‘的确’”呢?他自问自答:“‘大约’是根据孔乙己二十多年来没有人知道他的生死消息而推测的。‘的确’是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的情况肯定他活不下去了,只有死路一条。”
他认为,“小说《祝福》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化的整体性问题,当时这种文化,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在这个文化中,她非死不可。另外,祥林嫂的死主要不是肉体上受到迫害,而是灵魂!”
喜欢的五本书
寒假,他根据匡老师给他的书单。他特别喜欢的一本书是《人类群星闪耀时》。我比较喜欢中国历史,而这是第一次接触欧洲史。在他的该书随笔中,他这样写道:
“小时候,我便极其热爱历史,对一个个王朝的兴衰荣辱有着浓厚的兴致。长大后,读史书的欲望也日益高升。拥有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渐渐也容不下我的好奇心。《人类群星闪耀时》是我看过的第一本外国史书,这本书让我对西方历史产生了完美的第一印象。”在随笔中,他还感言:“历史有时就像是在戏弄人的把戏。历史的多元,对手的冷酷,战争的无情,人物性格的变化尽在书中展现。”
尚远在另一篇寒假随笔《游古都许昌》中写道:“带着对历史的浓厚向往,带着对三国众将的五体投地,我们一家三口远道而来,来亲眼见证这一段不朽的三国传奇……”可见,他是个十足的历史迷。面对有如此兴趣爱好以及历史认知水平的孩子,其实是挑战教师的文史哲阅读素养的。在小学学业负担较轻的黄金期,如何给予尚远更有含金量的全科阅读指导,迫在眉睫,不容错过。
在访谈中,尚远又罗列了他比较喜欢的五本书:《棋王·树王·孩子王》《明朝那些事儿》《三国演义》《西游记》《乡***》
如何评价这几本书呢?尚远自有见地,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通俗易懂。最喜欢野*的《乡***》,野*笔触悲壮。他的笔下有悲凉,但没有仇恨。《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的网络小说,写得好,非常风趣。《西游记》是上学期读的,《三国演义》是在原来那所小学就读的。
回忆自己的阅读史,尚远说自己一年级读了许多绘本,二年级下册开始阅读整本书。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杨红樱《笑猫日记》。
我问:“你来比较一下目前匡老师推荐的书籍与秦文君、沈石溪、曹文轩等书籍的不同。”
他说:“儿童文学太浅显了。我喜欢匡老师推荐的书籍。”从高中语文教师,跳到小语教坛,匡双林带来了语文别样的气息,他每一节语文课,都会推荐1-2本书。来看看他的2019寒假的七大类书单:
(一)散文:《背影》——联读《朱自清散文全集》(丰子恺插图版);
(二)政治历史寓言:《动物农场》——联读《一九八四》(上海译文出版社董乐山译);
(三)科幻:《三体》——联读刘慈欣其他作品;
(四)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阿城)——联读茨威格《象棋的故事》(北京燕山出版社);
(五)历史:《秦谜》(李开元)——联读《秦崩》《楚亡》;
(六)哲学:《苏菲的世界》——联读《纸牌的密码》《玛雅》《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
(七)电影:《霸王别姬》《骏马奥温》《美丽心灵》《人工智能》《心灵捕手》—联读《奔腾年代》《当幸福来敲门》。
“假如,你的同学都在看流行的儿童小学作品时,你会失落吗?”他说,不会。当我接触了这些有挑战的书籍之后,我一般不再阅读儿童文学类的著作了。匡双林在旁补充说:“我觉得学生只要适当借助儿童文学就可,不必在这一块领略太久,耽搁太久。因为好多儿童文学作品有一些是引言部分。”
当问及“在道尔顿与原来学校有什么不同”,他说:“两所学校作业方式不一样,课程不一样,条件也不一样。原来学校也很重视阅读,但学生太多,图书馆比较小,书也少,所以我一般只能放学回家完成作业后,临睡前看半个小时书。这里有单独图书馆课,平时只要有时间随时可以去图书馆看书,书又多。”
我想起了,昨晚在阅读美国人泰德《未来的学校》一书时读到的那一段话:
“附近学区成绩提升的秘诀,在于占用学生原本用来进行深度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去读成百上千段的小段落,然后练习做选择题,回答段落主旨、因果关系、作者态度或引申含义之类的问题。”
因为如上的原因,这位老师愤然辞职,他有自己的追求目标。在这位教师的眼中,他的目标一直是培养终身阅读者,让孩子爱上读书。爱到何种程度?就是每当读完一本书都觉得怅然若失,每当读到美好的文字就会被感动,就会流泪。
当我询问:“对学校有什么建议吗?”他说:“希望家长接待室能够安静一些。”因为学校接待室,又兼具开放式书吧的功能,他在放学时,一般坐在那儿或看书,或预习功课。他希望各位叔叔、阿姨能够更安静一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喜欢的课程
“给自己的功课按喜欢程度排个序号。”我说。
他罗列如下:语文课—道尔顿小镇—数学课—英语课—自由游戏……
我追问:“为什么这么喜欢语文课?”
他说:“这半年,我越来越喜欢语文课。匡老师语文课上得很好!我的阅读能力在提高,我的写作水平在提高。我特别喜欢外教给我们执教道尔顿小镇的课。记得,外教给我们上了马赛克一课,特别好玩、有趣。”
在我问及他的理想时,他说想当外交官、老板,以前想当科学家。问及学校的社团活动,他说自己参加每周一次的学校云雁文学社,还有学校书法社团活动。据他说,周末他参加三个项目培训:书法、英语、奥数。
在匡老师的眼里,尚远是最有悟性的孩子之一,再者,他有执行力,愿意去做事情。比如,匡老师布置专题阅读任务,他比较认真去看。
匡老师在借书给孩子看的时候,也有“欲擒故纵”之法。一般,不会借一批的书,而是重点一本一本借。尚远是那个经常会闹“书荒”的孩子。经常会跑到双林前说:“老师,我没书看了,你再推荐一本吧。”
半年时光后,他将离开道尔顿,离开匡老师。他说,他妈妈希望他来道尔顿是让他学会独立与自主,为初中学习、生活做准备。他一直在妈妈工作的学校读书,会产生依赖心理。
尚远他遇见了匡老师,从儿童文学阅读跳跃到更为开阔、广博的人文社科、现代科技等全科阅读层面,这是非常幸运的。
记得北大学子有回忆教育家蔡元培,用“幸运先生蔡(元培)”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那么,借用此句,就用“幸遇先生匡”。
尚远,读书致远,为他祝福!
访谈随感:深度阅读需要阶梯引领
作为一名资深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虽然我会顾及“人文、文学和科学”这三个维度的图书。然者,我曾经比较偏好于西方儿童文学经典著作。对于国内的儿童文学作品,我认为精品极少。
近几年,遇见傅国涌先生等,他的观点和思考影响了我。他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低幼化的现象是存在的,那么我们在儿童阅读的推介上同时需要防止低幼化的不良倾向。他认为,儿童文学著作阅读量不宜过多。小学中高段孩子,可以直接‘与世界对话'。”
由此,在他主编的《寻找语文之美》中,会有古罗马《沉思录》节选、纪伯伦《论时光》、牛顿《上帝与自然哲学》、高尔泰《梦里家山》、伽利略《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郁达夫《雨》等等。
崔卫平老师写过《要多少好东西才能造就一个人》的文章,引发很多人的思考。今天,我们需要给孩子怎样的“精神好东西”,以便有一个比较高的阅读起点。其中,教师至关重要。教师有着怎样的阅读视野,有着怎样的人文认知,有着怎样的有效指导,都影响着“尚远”这一批对未来充满无限好奇心的少年。
距离中学紧张的学业生活生活日益临近,把握时机,让孩子们沉浸于深度阅读,需要教师更好地开展阶梯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