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今天看了一篇台湾作家的采访,他讲了有关孩子写作能力的培养问题,他说现在的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命题作文的意义就是如何在8岁到18岁之间让一个孩子习惯于揣摩他人心意,并且发挥变成自己的思想。来了题目,就开始揣摩,第一要揣摩出题的考官,他希望我写什么,怎么样才能迎合他的意思;第二是揣摩批改的考官,他们怎么想,他们会认为我怎么写能拿高分。很多高分作文,都是在揣摩对了他人心思的基础上,有特殊的修辞技巧,丰富的语料,还有一些组织章法清晰的路数,所以能够出类拔萃。他讲到看了很多满分作文,自己都写不出来那种文章。
R:
想到以前学生时期命题作文确实是这样,揣摩主流思想,再把背的一些华丽的辞藻、诗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段,那时候我的作文很出色,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读给大家听。但是我现在一点都不记得那些技巧和那些背下来的材料了。包括看见家里的小朋友有去上作文补习班的,都是交如何运用修辞,运用形容词,把一句很短的话变得很长很长,很华丽很华丽,但是很少有注重孩子要表达的思想。
I:
1、不注重孩子的思想。孩子在启蒙的阶段,到他日后一辈子都不写文章的那一刻,他所有写的应试作文,都是在揣摩他人的意思,作文完全是“附和题目”思维下的产物,根本无法让孩子我手写我口,更谈不上引导他们透过写作能力的训练来实现自主人生的追求。
2、不注重给孩子留下长期的记忆。现在孩子们在网络上手机上刷屏,当他有点好奇心,对什么有点兴趣,马上一刷屏,答案就来了,迅速地取得好奇心的满足感。人的求知方式,甚至人对客观知识或现实好奇的方式改变了,刷屏取代了大部分满足好奇,或者满足求知的方式。慢慢的很难有足够的好奇心去读完一整本书。其实我们也是一样,我们永远会拥有巨大海量的短记忆,而海量的短记忆会使我们的思维断裂,追随一时的直觉,而不是长久的系统的积累,我们的长期记忆会消失。而给孩子留下长期的记忆就得让他去经历,让他去思考,陪他坚持读一整本书,和他一起探讨。
3、不注重动词,只注重形容词。往往华丽的高分作文喜欢用很多的修辞,很多的形容词,作文速成更是培养这一点。但是往往把句子变长了,把句子数量变少了。这位作家说修辞还是要有的,华丽还是要华丽下去的,但是也要锻炼用动词短句来写文章,干货文章,看你还能不能够写很多。他锻炼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只用主谓宾、主系表来写文章,不用定状补。试一试看,这样你就能发现原来你的动词掌握的这么不够用。确实是有这样简练风格的作家,写出的文章却有深度有意境,并不是不会形容词就写不好文章。
D:
要想培养孩子自己产生知见,而且训练他思维或者辩证的习惯,有那么两招:
1、看孩子的作文或者其他一些文字,告诉他我不看你的意思,不改你的思想,也不评论你的想法或者情感,我只改你的错字。并且始终信守承诺。
2、跟孩子沟通的时间要长,面向要广,地位平等,且无所不谈,引导他表达。会表达,写作一定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