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去见市艺术学校张副校长。答应可以转学,答应可以来试试专业……感恩有贵人帮助我们。这所学校很适合儿子,他多才多艺,很多专业他都适合。我仿佛见到儿子站在舞台上的帅模样。
可是我不知道如何提转学的事,儿子已经一个月没去学校了,是否是提转学的时候?
我问了心理老师:不建议提!还问转过去就会好吗?
我看了心理老师发来的一个案例:
老师,孩子上不上学是孩子的事吗?如果孩子提出不上学、休学或者要请假与对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温柔说不,不作任何解释中怎样区分不合理与合理?谢谢!------------------------------------------------ 答:收回担心:对孩子自己的事,尊重孩子的选择;收回迁就和溺爱:对孩子要求家长的事,不合理的,不解释任何理由的拒绝,同时温柔的坚持!做好上面的两件事,就是给孩子爱和力量,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休不休学是孩子自己的事。还有一个很多家长会面对的问题,要不要换个学校?要知道,去任何学校都会遇到问题的!去不去学校,尊重孩子的意见。去哪个学校,爸爸妈妈说了算,不迁就孩子,不解释任何理由!否则,以后孩子会不断的要求换学校的,到那时,还是要面对!
目前儿子不听你提出的任何关于学校和学习上的事!假如提出来,他下意识就会逃避。
为什么你改造的努力不奏效?因为你诉诸的东西是他生命很表面的需要,表面的渴望,所以他不能起作用。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点。人不是简单的计算利害的动物,员工都知道:我好好干活就会被老板赏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勤奋努力读书一定会考好成绩,我们每个人也都知道如果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一定会更好。但是这些常识,我们往往做不到。因为人不像机器人那样,你只要输入程序,让它利益最大化,它就会如期运作。反而人经常做一些自伤、自毁的事情,或者明知愚蠢的事情。
从表象来到根部,你才能贴近真实。
当我们真的想为对方好的时候,真的希望他的生命往美好的方向绽放的时候,你的所作所为的诉诸点就要足够深。如果表面能起作用,那就在表面做功夫,也就够了。如果你对你老公说“每天记得按时睡觉”,他就做到了,代表这个问题比较浅。如果他也明明知道早点睡觉好,但他做不到,代表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纠结比较深,你就不能在表面上兜兜转转,因为它是无果的。
如果这些问题不是表面的问题,它的原因是深浅不同,复杂程度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的,这个时候,需要你先更深地聆听到他的心声,你需要体贴得更深,用你的心去体贴他内心复杂的结构所结出来的这个果,贴近他会有这个果背后的那个复杂的因,深层面的因,多层面的因。这是第一步。
当你的心很深地贴进去的时候,他的原因的纹理就向你一层一层的张开,脉络就在你眼前呈现,帮你导航。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你了解他更多。
当你这么去看,带着一份爱去贴近他的心的时候,就创造一份滋养,一份慰藉,一份力量。这份了解的心,这份爱产生的力量,就帮助他有能力从纠纠结结的因中脱困而出,结一个更美好样态的果。
现象是一个果,你要贴近他的因,要深深地贴进去,让那个答案在你贴进去中那个纹理呈现出来,每多一层了解,就多一层贴心的温暖和滋润。需要一个贴心的了解,这份贴心的了解,这份知心就给他力量,给他生命,给他力量滋养,也会让你更有方向感,不是眼睛盯着他的果要去改造他。
看到纹理同时你就有方向感,方向感让你知道怎么做。还没有看清楚纹理的时候怎么办?你还不知道怎么做。再更深地贴进去,更超越你的是非判断的贴进去,更温柔的贴进去的时候,这一份带着爱的温柔的力量,邃入的力量就给到对方滋养,给到对方力量,给到对方启迪,让他可以脱困而出。
一个人凌晨两三点都不能睡觉,也不知道在干什么,他难道不痛苦吗?我们很多家长不能理解我的孩子怎么不愿意去学校读书了?你不能体会当你的孩子他想读书,但他又做不到的时候,他多么多么痛苦。而父母感受不到他的心,只是看这个现象。就像很多大龄的男生、女生春节要回家了,在网上租一个男朋友,租一个女朋友,这也是很智慧的做法,省得回家父母唠叨。因为父母只看表象,他没有体会到他的内心,没有真正用父母的爱给到孩子滋养,给到他力量,给到他福分,让他生命可以结更美的果实,更好的果实。
从自我中心的结构中出来,回归爱。
自我中心是个偷懒的结构,总想省事,一种是纠缠着别人,不厌其烦做着同样无用的功——唠叨同一个事情。老师也是,每天向学生唠叨“你们要好好读书,否则就不能考好的学校,考不到好学校,你这一生就毁掉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或父母不断唠叨孩子,或夫妻间互相唠叨。一直在同一个水平面重复,不能创造效益,反而于关系有害,于身心灵有害。
人和人相处都有一个经济原则,至少大家不为这个事情不开心,所以就发展到互不干涉、相安无事的地步。总比你天天盯着他、批评他要好得多,这也是你的智慧。
但是你的心为什么还很惆怅?因为你爱他,你希望他更好,你希望他生命更健康,更幸福,更快乐,你这份爱不知道如何结一个“美果”的时候,你就惆怅,你觉得你还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你的爱来滋养到你的孩子。你的这份心就是爱。
任何偷懒的途径都没有用,当你爱的人,你在意的人,你的丈夫,你的孩子,你的员工,他们明知道这样不对,但是他很难改变的时候,你的心要更温柔,你的心要更到底。
当你的心更到底,更温柔的时候,你生命就不一样了,否则你跟他犯一样的毛病。他是怎么都改不了,你不是也一样怎么都改不了吗?他改不了晚上不睡觉的坏毛病,你不也改不了不断唠叨他的坏毛病吗?两个人一样,在同一个生命的层面上。他明明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他做不到的时候,你用更温柔的心,更悲悯的心,更体贴的心去做的时候,首先你生命就改变了。
一切存在皆为恩典。
这是你的不幸,还是你的福分?一方面可以说不幸我怎么有这样的事发生,一方面不就是你的福分吗?因为你有这样的孩子,你生命才有机会更柔软,爱才更辽阔,才成全你爱的品质,生命的品质。所以是福分还是折磨呢?取决于你的心,当你的心这样做的时候就自天佑之,你才会感恩存在太神奇了。
当你真正感恩的时候,你会体会到一种神奇感,你会感觉到这种存在的恩典,上帝的爱无处不在,那么神奇,那么神秘,那么让你赞叹。这才是这份感恩的心对生命的滋养。
我们还有一个偷懒的想法,就是希望别人给我们答案。“老师您最好不要让我猜,你告诉我他是什么原因,你把地图给我,最好画得很精细,在哪里拐弯。最好不要让我搞,我也搞不懂”。其实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个纹理,这也是心理咨询不能越俎代庖替别人做决定的原因,只有他生命知道,当他用心去读取的时候,存在才给他看到一个地图,一个方向,换一个人读取角度就是不一样的,存在是很神秘的。
每个生命存在都是无限的,它是在关系中,在因缘中把信息吐露出来的,要你负爱的责任,负起妻子的责任,负起母亲的责任,负起丈夫的责任,去贴近他的心,去读取这个纹理,找到这个方向。你携带的爱去邃入他的时候,这份爱就创造效益,创造滋养,创造让他脱困的力量。这个过程做到,你生命就不一样了,就开智慧了。
投射儿子尽快从自己的心魔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