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乐书》: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人生下来除了生理上呱呱坠地的哭叫声,本身是安静的,这是人的天性;由外物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感受,这也是天性的一种本能。然后由于能够感知外物后,渐渐的能够分辨出不同感受,就形成了不同的喜好和厌恶。
但是内在的好恶是不能够有效节制的(这是天性的一部分),外物的诱惑也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大千世界,各种诱惑,无法避免),如果自己再不能时刻反省自己,那么人的天性就会逐渐丧失。
外物给人的感受是无穷的,人的好恶无法完全节制,那么这样一来,不停的累加,最终会被无穷的外界物欲所淹没,以致于人的天性完全丧失,人也就不能称之为人了,和毫无感情的死物没什么区别了。人到了这种跟死物一样的境况,是先天禀性逐渐丧失而后天欲望越来越盛而形成的。
于是就会生出狂悖、逆乱、欺诈、作假的念头,会做出荒淫、佚乐、犯上作乱的事,由此而形成强大者压迫弱小者,人多的欺负人少的,狡猾的欺骗老实的,悍勇的折磨懦弱的,生病的人得不到供养,老人,小孩,孤儿,寡母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这些都是社会大乱的根源。
乐书中这段记载,说的是很多人从生下来的本性淳朴,到经历形形色色的外物、欲望影响,最后成为了被外物所驱动的一个“人”。
更重要的是在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面对着万物的影响、诱惑,需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让自己不忘初心,才可以成为那个期望的自己。
﹌公众号:『读史记观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