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早点中,我尤其喜欢面窝。
夏天的早晨,走在武汉的街头,可以闻到空气中飘散的油炸食品的香味,这其中必定有面窝。因为面窝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且多为当街摊点经营。
儿时每天早上赖床,磨磨蹭蹭不想起来上学。但是,只要闻到面窝香,就会立刻翻身下床。迅速收拾好自己,朝着餐桌上那金黄油亮飘香的面窝冲去,咬上一口,一手举着面窝,一手不慌不忙地背上书包......
面窝的外形像油饼,是圆的,中间有一个小孔,也是油炸食品;但是,面窝又不是油饼,从外形看,它比油饼要圆,因为面窝是用圆形的模具做出的;还有原料不同:油饼是用面做的,而面窝是用米做的。
据说,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
既然,面窝是用米做的,与面没有任何关系,且吃过面窝的人都知道,这面窝里既没有面!也没有窝!可为什么取个名字叫面窝。从我生下来就跟着大人叫它面窝,习已为常,也从未有人解释为啥叫面窝。管它叫啥名呢,好吃是硬道理。
面窝的口感很别致,吃起来边缘厚处松软,中间薄处酥脆。学生时代,我们通常是爱吃脆的与爱吃松软的两人搭配,一人只吃中间薄的部分,一人专吃边缘松软部分,两人配合都能吃饱。但是,大多数人喜欢一个人吃一个,松软酥脆都能吃到。
武汉面窝种类很多,最普通的用米豆浆液炸成的叫“米面窝”,如果在米豆浆中添加红薯丁叫“苕面窝”(注:武汉人称红薯或地瓜为苕。)
若分别在米浆中加萝卜丝,豌豆,小虾,小鱼,则分别叫“萝卜丝面窝”,“豌豆面窝” “虾子面窝”和“鱼面窝”。各种面窝风味各异,但最流行的还是米面窝。我就喜欢米面窝,苕面窝也吃过几次,但不如米面窝好吃。
以前,面窝通常做早餐,但是,现在有的餐馆在正餐时间提供面窝,作为风味小吃,摆上餐桌。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现在讲究少吃油炸食品,但是传统小吃流行了很多年,又广受欢迎。现代人在禁不住面窝的诱惑下,就动脑筋,把面窝的个头变小了,过去直径20厘米的一个面窝,现在都变成了5厘米左右的玲珑小面窝了。既小巧美观饱眼福,又美味可口实惠解馋。
面窝酥脆又松软,不仅好吃,也有营养。豆香、米香、葱姜香、芝麻香混到一起,,香了味蕾,满足了口感。其实,面窝自己做也很简单。
首先,需要从网上买个面窝勺子:
准备好大米和黄豆,泡好的大米和黄豆放料理机内加清水,打成米浆。
米浆倒入容器中加盐,加香葱和生姜碎,加适量的胡椒粉,搅匀。
锅放入油,炸面窝的专用勺子中间突周边凹,放油锅中加热一会,取出放适量米浆到勺子里,中间留一个洞,表面撒上适量芝麻,放油锅中炸。
炸至两面金黄时捞出即可。
不过面窝虽美味可口,但不宜多吃。
其一是天天山珍海味也会吃腻,何况油炸食品呢 ?其二,面窝不可多食,但隔三岔五可以解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