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受邀参加外甥学校里的一个培训课,外甥是高三毕业班,课的内容是关于“强基计划、专项计划、高考志愿填报”等内容,看到课题内容,恕我无知,虽然也读过大学,但唯独还能有一点概念的就是高考志愿填报,什么强基计划、专项计划什么玩意儿,真不懂,在这里也顺便百度普及一下: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国家专项计划是 招生学校为中央部门高校和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定向招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学生的一种扶贫计划。
国家专项计划与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隶属于高考三大计划。
先大概有个印象,这不是重点。
讲课老师噼里啪啦的授完课之后,到了互动提问环节,开始大家都比较拘束没有人举手,老师转移话题把提问范围扩大都学习生活方面,大家都打开话岔子。
孩子们的话题,大多都是当前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何突破瓶颈期,如何调节考前情绪,如何快速提高答题速度,如何提高读题技巧,都是为了即将到来的高考费尽脑筋,
从孩子的问题中,可以感受到大家都有很多困惑,每次提问,老师都会问同学们,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你觉得哪个科目最长,得到的回答是“也就618、英语110几分”类似的回答,大部分的回答都会引起哄堂大笑,因为在我们这种小县城,能上600分的,都是全县前10名的成绩,这些同学都太低调了,也从中可以看出,提问的同学都是牛X的,也只有真正牛的人,才会对自己永远不知足,相比其他成绩一般和成绩差的同学,或许有觉得自己成绩不行,不敢提问,怕他人知道了处境,也有可能连关心自己成绩的心情都没有,这些回答不过是优秀的人"低调的炫耀",和自己无关。
听了老师2个多小时的课程和同学们亲切的互动,不尽联想到自己,或许无忧无虑的生活真的会让我们迷失了自己,回想当初读书时谁不是意气风发,理想远大,可是到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磨灭,我们逐渐失去的棱角,去掉了锐气,我们开始说服自己去适应社会和周围环境,我们不再谈理想,只想着过平谈的人生。
每次听讲座和培训,都或多或少有这种感受,就是感受生活要有所改变,但过了一段时间,生活依旧,平谈如水。
继续过着一边羡慕他人,一边悔恨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