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直很不能够理解叔本华所说的钟摆理论。
他断言:
人在各种欲望(生存、名利)不得满足时处于痛苦的一端;得到满足时便处于无聊的一端。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在这两端之间摆动。
我越往深处想越觉得绝望。
但想完后会有种返璞归真的轮回感。
记得第一次听这个理论的时候,是在李银河的一本书当中有所提及。当时的我也没有多想,只是觉得这个说法是超级奇特的。而如今也不敢多往深处里面想,我还没有足够的勇气与经历去面对我恐惧自己陷入绝望的困境里走不出来。
他把人的命运概括为三类:
人是什么;
人有些什么;
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他的看法是,第一类问题远比第二、三类重要:
“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快快乐乐的享受非常健全的体格,理知清明,生命活泼,洞彻事理,意欲温和,心地善良,这些都不是身份与财富所能促成或代替的。因为人最重要的在于他自己是什么。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也还是自己伴随自己,上面这些美好的性质既没有人能给你,也没有人能拿走,这些性质比我们所能占有的任何其他事物重要,甚至比别人看我们如何来得重要。”
这大段的文字,我念给我自己听,也想送给你。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