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看望父母时,发现了这本没皮没底的书,好在中间装订处竖写的书名还是完整的,叫《京江怒涛》。后从网上查知,这本书1973年出版,是反映江苏民兵革命斗争的故事集。
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听别人讲故事。后来家中有了一台小收音机,几乎睡觉也抱着。《烈火金钢》之类的评书节目,每天一到点儿,不管手头有什么要紧的事(那时,本来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也会不管不顾,放下就去听。
由于熟悉了故事的基本套路,所以现在拿起这类书来读,便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
集子第三个故事叫《周二嫂三枪退敌兵》,作者徐海文。故事不算长,读来令人有酣畅淋漓之痛快。
故事讲的是,当时风山村妇救会副会长周二嫂在一次对敌斗争中如何三枪退敌。
那一晚,村里男民兵配合部队打据点去了,留下女民兵来站岗放哨,保护村子。寒鸡啼叫三遍时,东方快要发白了,突然发现鬼子伪军向村子扑来。周二嫂临危不乱,非常镇定,布置大家将石头等做为杀敌的武器,利用村子墙高沟深的有利地形,展开一场保卫战。周二嫂拿上仅有的一支枪和仅有的三发子弹,登了圩墙。
敌人为何迟不来早不来,独独在男民兵不在村的时候来呢?周二嫂一眼看到了在前边带路的是本村的地主,她一下子明白了一切。这第一枪当然是要赏给这个狗汉奸了。“叭”,脑袋开花,那个地主应声倒地。
这一枪,一来除恶惩奸;二来鸣枪报警,告知在附近执行任务的那些男民兵;三来敲山震虎,让敌人有所顾忌。
第二枪赏给的是那个从圩沟往上爬得最快最欢实的一个,仍然还是让其脑袋开花。
最后一颗子弹赏给谁,那绝对是有讲究也该讲究的。选来选去,还是赏给鬼子马队里的那个指挥官,正所谓打蛇要打头。
周二嫂这三枪绝对不可小看,既打掉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惩罚了鬼子汉奸,也提振鼓舞了我方士气,还为我方部队和民兵回防打击敌人赢得了宝贵时间。
周二嫂这三枪打得干净利落,弹无虚发,枪枪毙命,打出了一个女民兵的威风。
当我们还在为那些先锋之类文学作品头疼不已的时候,不妨找来《京江怒涛》这类书一读,定会如酷暑烈日下饮了一杯冰水,立马神清气爽,痛快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