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所有人都相信这句话:“人与人之间输在起跑线上”我也信。但是大家都忘了,起点低的一类人,也许只能靠自己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
因家乡坐落于偏远并不发达的小山村,家庭并不富裕,还算解决了温饱问题。从小父母因家境贫寒而出外务工,由此他们的孩子也是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一起成长。
坐落于这个小村庄的一家人户,家中有三个孩子,第一、二个孩子是女孩,第三个男孩;大家都理解为因重男轻女,所以家中孩子较多,的确是这么回事;但家中老人并没表现出重男轻女的思想,对男孩、女孩一视同仁,但也避免不了,因为世上无绝对。三个孩子分别有各自去处,大女儿跟着外公、外婆成长,家庭中外公脾气暴躁;二女孩跟着爷爷成长,虽然爷爷与这家并血缘关系,但他却用尽一生、全力的为这个毫无关系的家操劳;三儿子跟着外出务工的父母一起生活。
时间久了,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了,两个女儿都上初中,都有独特的个性;大女儿脾气暴躁,在校与同学打架,在家与家人打架,在初三都结束自己在校学习的机会。二女儿脾气温柔敦厚,一向都是大人眼中的乖孩子;天资并不聪慧的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顺利的通过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的求学经历。三儿子因从小跟着父母生活,特别跟着母亲,变得节俭而……
生活是最好的教书先生。
目前二女儿是家族中最高的学历,经历在外:世界开阔,知识的熏陶。她本想改变父母们的观念,可尝试了一次又一次却无功而返。当她想静下来坐在父母跟前谈谈心,谈谈她的生活感受,问问父母意见;当她难受的时候想跟父母说我难受,我不开心的时候;当她做错事跟父母说的时候,当她想向父母取取生活经的时候。父母却总说:“我不懂,你看着办”、“你是傻子吗?这么大了”、遇事从不跟孩子分享的他们。这时她才知道她累了,她想解脱出来,不想要这样的家庭。
每当过年回家,她看着父母与儿子交谈甚欢,她心碎了。她眼里的家庭是那么的陌生,没有理解,没有爱,眼里总是“有没得钱”;她的内心充满着他们的势力、冷漠,思维狭隘,没有远见。
以前觉得听话,成绩好,父母喜欢。其实这种想法错了。喜欢就是喜欢,跟这些外在的没关系。
这时的她醒了,累了,也明白了。同时她知道苦苦地纠结于自己不能改变的现状,这是在为难自己;所以她一直告诫自己:“少一些在乎,多一些坦荡,这样才能活得快活一些。”家境决定了你前世的人生,你的后生由你自己来创造的。当前的你,我知道很迷茫。因为你并不优秀,不强大;22岁的你,外界告诉你:“你的影响力很差,你的学识能力并不突出,所以在外过得很心酸”;在这个小村庄里告诉你“你很落后,没得发展前景”;现实告诉你:“你没得钱,你就没得选择权”。记得一个朋友跟我倾诉过:父母从小外出“这么久,他们并没有给你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并不能理解你,所以你就当一个机器在她们身边就行”。我冷静了一会儿……
没有好的出生,没有背景,没有开挂的人生;那么就脚踏实地的努力,不要重复父辈的人生。你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的改变、改变……直到生命的尽头,也许你也会这改变的路途中遇见下一个好的人生。
生活没有剧本似的设想、修改、完美结局,而都是现场直播。这世上并无不眷念那些苦难的人,只是要看当机会来临之际,这些苦难的人有没有能力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