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刀笔历史
在将星璀璨的唐朝,有这么一个将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副将,但光芒却胜过了主将,被一直传颂到现在。他立过军功、背过黑锅、治过民生、也打过败仗,现代的小说和影视剧中也多次描写过他,他就是高句丽的克星,大唐军中的“千年老二”薛仁贵。
1、高句丽的克星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朝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30岁的他开始参军,第一仗就是唐皇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今天我国东北和朝鲜一带),在这一仗中,他年轻力壮,勇猛异常,在中郎将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困时,他单枪匹马闯入敌军阵营,拿下了敌军将领的首级,随之军队解围。他也大受封赏并由普通士兵升到游击参将,还受到了李世民的赞赏。
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唐朝显庆三年(658年),唐高宗李治再征高句丽,程名振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两军在对阵厮杀时,薛仁贵善于骑射,将对方敌军多个将领纷纷“点射”击毙,致使敌军大乱,唐军借此时机大军一拥而上,最后大胜高句丽,斩首三千余人,俘虏万余人。薛仁贵由此升为左武卫将军。
乾封二年(667年),唐朝第三次远征高句丽,李勣为主将,薛仁贵为参将,在唐军进攻不利时,薛仁贵独领一支3000人的偏军,走小路绕过敌军前锋,直扑后方的扶余城(今天吉林农安县),到达城下后连夜指挥强攻,并且他个人发挥优势,用弓箭再次“点射”了多名守城的将军,造成敌军无人指挥,随后城破。在次日攻下城后,又率部前后夹击高句丽前锋大军,唐军大胜。后与主将汇合后,再次分兵直取高句丽首都平壤,经过昼夜鏖战,最后彻底攻陷了平壤,活捉了首领泉建男,至此,高句丽灭亡。
2、治理过民生
高句丽灭亡后,唐朝在平壤设立安东都护府,统管原高句丽的所有城池与百姓,封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至此,薛仁贵开始管理原高句丽的区域。
经过三次战争后,高句丽的百姓中青壮年已经极少,留下了大量的孤儿寡母,和无依无靠的老人。面对这种情况薛仁贵提出“统育统养法”,即把所有的孤儿和老人统一起来,由官府统一照顾和赡养,这样就可以让有劳动能力的人专心劳动。经过一年的时间,当地基本达到了人人有饭吃的局面。没有再出现之前因战争而饿死的人。
据史料记载,当地的百姓传颂着一首歌谣,大概意思就是
“大都护是天朝派来的好官,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不必再担惊受怕,不必再忍饥挨饿”。
3、背过黑锅
时间回到第三次远征高句丽之前,在唐朝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天山地区的回纥军队对大唐边境主动发起攻击,唐高宗李治奉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率大军十万余人反击。
经过几番激战,已经胜券在握的唐军本可以就地驻扎了。但主将郑仁泰认为敌军的补给就在前方不远处的草原,于是亲自带领一万余人去追击,留下薛仁贵坚守大营,结果追击的军队迷路了,陷入了茫茫的大漠深处,两个多月的时间,所有人的干粮早已用完,开始还可以杀战马充饥,后来战马也吃完了,只能互相残杀相食。
经过长途跋涉,最后主将郑仁泰终于回来了,但只带了几十人回到大营中。而这两个多月,长期被回纥部落欺压的其他少数民族,纷纷对唐军大营赠送各种物资用以支持征讨,薛仁贵为了未来的战事着想,便收下和使用了这些物资。
一面是饿的人吃人,一面是每天好吃好喝。任何人面对这种情况心态都会失衡,因此郑仁泰不顾事实情况,直接一纸御状告到皇帝那里,参薛仁贵为贪腐军资而制造假情报,导致将士损失。虽然郑仁泰心态不好,但皇帝李治可是一代明君,在了解缘由后,也清楚了这其中的原因,后来只是将薛仁贵召回并表面训斥,并没有对其处罚。
4、打过败仗
唐朝咸亨元年(670年),唐朝为了支持吐蕃前任首领吐谷浑,特派遣了一支五万人的军队护送吐谷浑回青海,这回率军的主将终于轮到薛仁贵了,开始一直顺利的进军,并且击退了多路来犯的敌人,但是之后在行军过程中,副将郭待封一意孤行,脱离中军带着辎重和粮草慢悠悠的行进,引来数十万土蕃大军的进攻,士卒死伤惨重,所有辎重被毁,粮草被劫。导致前锋军的薛仁贵不得不撤军,也逼迫了唐朝以低姿态的进行议和。这成为薛仁贵军中履历的污点。
5、总结:
薛仁贵是一名合格的将军,屡次指挥军队击败高句丽,虽然也有过失败,但失败的根源并不在他。他本身也勇猛过人,箭法出众,在千军万马中可以 “点射”敌方将领。是当时大唐王朝中为数不多的拥有极高箭法的将军。在军队的指挥上也别出一格,不拘泥于形式,往往在胶着的战场上可以异军突起。
薛仁贵也是一名出色的地方长官,从他治理朝鲜就能看出,他把治下的百姓当作亲人一样善待,并没有因为对方是异族而产生歧视,也没有因为自己是武官而疏于政治和经济上的治理。
最后,综上所述,薛仁贵在唐朝众多将军中,可谓是光彩夺目的,一生为大唐王朝四处征战,鞠躬尽瘁,无论是在官方记载,还是民间野史,都留下了诸多佳话,一直流传至今,供后世瞻仰。
关注我,天天看历史
声明:文章为原创,图片为网络素材,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