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身感受,看点高质量综艺比当LSP烧脑太多。切入点太离奇[流泪][流泪][流泪]太新鲜了[捂脸]关键是成体系。完整围绕一个论点。
抖音杂,短,乱。没有层层深入。缺乏对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持续思考。但是就是喜欢看就是了。
从心理学上讲,人对感觉记忆只有四分之一秒。即便是工作记忆(比短期记忆范畴稍大,工作记忆比短期记忆更精确而产生的概念),也不过短短20~30秒的保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可能还不到(十多秒)(为什么有博主说15秒的短视频更有观众缘是有理论依据的。)当我们仅仅感受到了触动,大脑还未来得及处理整理,又再一次被新触动所占据,我们所收获的,只有一个又一次的刷新。所以,新鲜感一直在,拥有了愉悦的印象,当10多秒过后,新鲜感褪去,大脑转换模式,开始理性,烧脑。然后是熟练的下一条。刷新,重新快乐起来。那么快乐的背后,收获的是什么呢?并非是抖音上的知识无用 ,只是我,看得太快。我曾经整理过抖音上的很多东西,用纸写下来去实践,效果还是不错了。至少不是真的毒鸡汤。一些优秀的电影,电视,综艺,哲学。当然当LSP就不算了。扯远了。
新鲜感需要广的面。例如将海贼王里的情节用到辩论上,很妙。这也可以是评判动漫质量的标准。当一个动漫的情节成为了一条论据且具有极大的说服力,这就是经典。也是与新时代接轨,最为广大的动漫迷,比如对海迷(海贼王),引起共鸣,且具有新鲜感,原来我们热爱的东西具有更深刻的意义。这是其中一个例子,动漫,电视,歌曲,凡事人创造出来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文学亦或者是柴米油盐,寻求一个连接点,将它们用在新的角度,重新定义或者升华它们。建筑学的老师给我讲过,动漫里的建筑是否也能运用在现实的建筑里呢?艺术家们的天马行空,是否也能借鉴其元素,在现实中出现呢?那势必又是一个全新的新鲜感。宫崎骏的镜中花水中月成了现实,那建筑师本人必然会声名大噪,将宫崎骏的影响力切实地借用到了建筑上。联名产品,边际效用不正是如此体现的吗?最近猴子的皮肤都和万代联名了,是我买不起的价格。
当然,一个形象是可以有多重形式存在并体现的。就比如游戏联名,NIKE联名等等。这些都是大家广为熟知的操作。第一个创造此模式的人,如果他有足够大的资本,他收益很大。没资本也能卖给大公司而积累资本嘛 。
新鲜感背后是创新。但是此创新并非要从0到1,也可以从1+1>2的观点,给1>1+1一个内涵。前者说的是合作共赢,互补好。后者可以是单体比群体更强,一个人事一个人顶,他必然全力以赴。两三个人就是和尚挑水。我虽然很认真哈,但是小组作业还是有大佬带飞我就划水的想法,虽然我没有这么做,咳咳。一个诸葛亮始终比3个我加一起更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