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魏蜀吴,东汉末年分三国,其中魏的掌管人便是曹孟德——曹操。
人们对于曹操的评论各有己见,虽然曹操本人也是性格莫测,但无论什么性格曹操都少不了多疑这点。身为魏国头领的曹操当然也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多计,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在面对人力与物力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稳中求胜的曹操最后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善于用人,对于人才的渴望使得他招揽了众多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照过来,所以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曹操生性多疑,不可避免,这使得他在取得领地的同时也杀戮了不少无辜。在逃出汉朝廷时,与张淼一同遇见一山庄老人便住于庄中,但由于曹操多疑,将老人的手下在磨刀杀猪以款待曹操二人磨刀的声音,怀疑成他要磨刀刺杀他,于是曹操将其杀死。张淼看后悔恨心扉,但也无奈只好随曹操骑马逃去,但在逃跑的半路遇见了正买完酒往回赶的老人,曹操见状,不停留半刻便将其杀死。张淼看后,不认与曹操,于是便奔马而去投奔吕布,而此时的曹操说出了那句名流千古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也是最能突出曹操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手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而导致曹操最后失天下的原因便是之前提到的曹操的多疑。
曹操也很残酷,在军阀割据中滥杀黎民数十万,这估计也是曹操人生一大污点。曹操另一大污点便是好色了。在攻打张秀时因一时贪其老婆,结果赔了儿子和一员大将——典韦。对于一个渴望人才的人来说这好不让曹操心疼!儿子没了相比典韦没了还算好点,毕竟二十多个孩子,十几个老婆。可没有十几个典韦啊。
曹操又爱作诗,战前战后,胜了要写,败了也写。如《观沧海》,赤壁前的短歌行等。
在经过《三国演义》的“加工”后,再者曹操本人的性格莫测,使得人们对于曹操的为人也显得不是那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