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栈区(stack)
概述:栈是向低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区域。由栈顶的地址和栈的最大容量是系统预先规定好的。栈的空间很小,大概1-2M。超出overflow。
使用:栈区,就是函数(方法)运行时向系统请求的内存。栈中的局部变量,参数由编译器分配和释放,函数运行就分配,函数结束就释放,由系统完成。是系统数据结构,对应进程唯一。
特别注意:系统栈的剩余空间 大于 所申请的空间,系统为程序提供内存,不然,报错异常,提示栈的溢出。
2.堆区(heap)
概述:堆是向高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不连续的内存区域。系统用链表储存空闲地址的。链表遍历由低向高。堆大小直接受设备有效虚拟内存影响。
1.首先应该知道操作系统有一个记录空闲内存地址的链表。
2.当系统收到程序的申请时,会遍历该链表,寻找第一个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的堆结点,然后将该结点从空闲结点链表中删除,并将该结点的空间分配给程序。
3.由于找到的堆结点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于申请的大小,系统会自动的将多余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闲链表中
使用: 存放实体对象的。由程序员分配和释放(arc自动插入分配和释放代码),例如alloc 申请的会放入堆中。
3.全局\静态区(static)
静态变量和全局变量是存储在一起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存放在一块区域,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程序结束后有系统释放。
int a;//未初始化的静态区
int b = 10;//初始化的静态区
4.文字常量区
存放常量字符串,程序结束系统释放
5.程序代码区
存放函数的二进制代码